《千家诗》

作者简介:
谢枋得(1226—1289),字君直,号叠山,信州弋阳(今属江西)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与文天祥同科中进士。曾率兵抗元,城破后流亡隐居。后元朝强迫他出仕,地方官强制送他到大都(今北京),谢枋得绝食而死。王相,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于明末清初时期。曾编辑和注释过多部启蒙书籍。程颢(1032—1085),字伯淳,洛阳(今属河南洛阳)人。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程颢和弟弟程颐曾跟随周敦颐学习,世称“二程”,二人后来成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其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朱熹是北宋学者程颢、程颐后世弟子李侗的学生,后来成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曾为宋宁宗讲学。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他的散文汪洋恣肆,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辙、苏洵、王安石、曾巩合称为“唐宋八大家”;词气势恢宏,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杨巨源,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唐代诗人。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进士。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人(今属江西省)。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属河南省)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他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风格,破骈体为散体,扩大文言文的表达能力。苏轼称赞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代人推举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内容简介:
《千家诗》是流传极其广泛、影响极其深远的带有启蒙性质的诗歌选本,所选的诗歌大多是唐宋时期的名家名篇,且易学好懂,题材多样:如山水田园、赠友送别、思乡怀人、吊古伤今、咏物题画、侍宴应制,较为广泛地反映了唐宋时代的社会现实。本书具有详尽的注解,且有丰富的译文,能体现诗歌的韵律之美,内容积极向上,有助于使读者领略到中国古典诗歌的丰富多彩,激发读者读诗的兴趣。
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