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
--《后汉书》
:

猜你喜欢

风起陇西
2024-04-26 8k
2024-04-25 2k
2024-04-25 1.2k
白夜行
2024-04-25 520

所有评论

2023-05-04 12:51:41
0发表
对于秦朝的认识更多是被意识形态早期所灌输的“暴秦”但是随着对秦兵马俑等等的了解才发现那是一个创造了灿烂文明的朝代,它奠定了我们民族的雏形,也奠定了我们一统华夏文明的基础,再看了电视剧《大秦帝国》后对秦文化的向往就更加的强烈了,只是电视剧只拍了一部,太不过瘾了,买了这书后马上开读起来,虽说是小说但是,作者也能把战国的人物百态,历史事件的脉络清楚的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个人觉得这些年看了很多历史的小说能和这部书媲美的大概也只有二月河的《康熙大帝》和《雍正王朝》了。这么难的一见的好书是很值得大家好好的阅读的。
2023-05-04 12:51:41
1发表
暑假到刚刚,就在刚刚,五分钟前,看完了全套《大秦帝国》11本!震撼是持续了三个月的。其一,震撼于春秋战国大争之事的烨烨雷电、高山为谷、深谷为陵!其二,震撼于一个大争之世竟生发出了之后两千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等的几乎所有文明之制度!其三,震撼于“乱纷纷的世道”里竟是思想最自由解放、文化最开放自主、论争最奔放、最激烈而最安全的“世道”——处于现代文明的我们今天的几乎每时每刻的一言一行,竟是完全离不开两千年前的诸子百家!其四,嘿嘿,其实是不足道而道之——震撼于区区在下不才我,竟然是11本的大部头逐字逐句啃了下来
2023-05-04 12:51:41
2发表
6部11卷,500余万字,一部《大秦帝国》从秦献公兵败割让函谷关写到秦朝灭亡。我一直被吸引着,时而有写点东西的冲动,但又感觉无处落笔。直到参加第五届中国管理五环峰会内蒙古峰会,听北大纵横的杲占强老师在讲企业文化时提到《大秦帝国》中经常用的一个词“如臂使指”,杲老师说一个企业如果有了适合的企业文化,那么这个企业运作起来就像“如臂使指”一般顺畅。懵懂间,脑海里有了上面这个题目秦国的运作就像一家企业,有其使命:维护华夏文明的繁衍,即使吞灭六国也不忘北拒匈奴;有其愿景:秦必大出天下;有其核心价值观:奖励耕种,奖励
2023-05-04 12:51:41
3发表
读《大秦帝国》,忍不住心潮澎湃。是的,它唤醒了我深藏在心底的那个梦。两千多年前那个瓦釜雷鸣、风云激变的年代,群雄逐鹿,百家争鸣,浑身透着一股巨大的魔力,深深吸引着我。我曾企图探求,却透不过那沉沉的历史迷雾。而今天,因一部小说,这个梦又被唤醒。确切的说,不是小说唤醒了梦,而是贯穿那个时代无处不在的精神力量的复苏,唤醒了我的梦。如晨光,一缕一缕透进窗来,精神的张力便源源不断的融入每一寸肌肤,每一缕神经。于是,一种颠覆传统的思潮随波而起,一种近乎神圣的膜拜油然而生。时常幻想,自己能在滔滔历史长河中,乘一叶扁舟,
2023-05-04 12:51:41
4发表
<大秦帝国>是看了网上的电视剧后,被秦帝国发轫期的蓬勃张力所感染,萌发了购买的念头.目前,大体读了四册.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作者对秦帝国"以法治国"的热烈推崇和希望现代中国能够继承老祖宗遗产的奋力呐喊.做为一不小说,本文应该说是成功的,情节人物历史背景都相当到位.但从我个人的感觉,如果作者想用这部书来论证秦帝国是法制社会,一定程度上的是牵强的.不是作者文笔不到位,而是秦帝国的"法治"和现代社会的"法制"并不是一回事情.商鞅变法的种种法律条文,与其说的法律,不如说是政策.秦国的富强主要得益于新政策打破了分封制度
2023-05-04 12:51:41
5发表
通过《大秦帝国》,让我们从传统的儒家思维跳跃出来,以另一种角度来看待秦国统一中华的历史大事件,更显得对秦国历史评价的公正。按照我们从教科书里得知的对于大秦帝国的印象,除了统一中国的伟大意义之外,剩下的就是秦国的暴政,这绝对是错误的。试想,一个从未真正统一过的华夏大地,难道就靠暴政能实现中华一统?答案显然不是。究其根本,法治才是原因。无疑,商鞅变法奠定了中华统一的根基。就算把当初的秦国法治,放在如今的社会中,也是不可想象的,何况这发生在几千年前的秦国,那是一个刚从奴隶社会解脱出来的时候。现今,大家在哀叹中国
2023-05-04 12:51:41
6发表
断断续续读了一个多月,终于读完了厚厚的11大本,感受颇深,受益良多,简言之是一部好书。全书以亲王、丞相、上将军的政治三角为中心人物线索,描述了秦国发展、崛起、一统、覆灭的160余年历史,中间穿插了诸多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的战国故事和人物,可谓一部煌煌人物卷。明君、贤臣、良将、名士、侠客……,若孝公、始皇、商鞅、苏秦、张仪、吕不韦、李斯、白起、司马错、乐毅、田单、王翦、王贲、蒙恬、郑国、孟子、荀子、荆轲……无一不是罕见大才,他们铸造了一曲曲慷慨悲歌,上演了一幕幕传奇故事,两千二三百年后的今天读来仍是怦然心动或
2023-05-04 12:51:41
7发表
每个中国人都会发现“战国时代”是一个即古老,但又与我们紧密相关的年代,我们能随口说出许多与他相关的典故和人物,如:百家争鸣、苏秦背剑、墨守成规、鸡鸣狗盗、崤之战、孟子、墨子、商鞅、孙膑、庞涓、苏秦、张仪、战国四公子等等。我觉得那是中华文明最辉煌灿烂的时代,虽然他充斥了战乱纷争,但又是那样的自由奔放,充满活力。这部书虽然只是本历史小说,但作者一定参考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尽可能生动还原当时的社会场景,让读者对那个时代各个战国的文化历史,风土人情,有了一个崭新角度的认识。其间大量引用了《诗经》
2023-05-04 12:51:41
8发表
自《狼图腾》以后,没有再这么力荐过一本书。荐的是观点,作者不仅扭转了我们传统观念中的“暴秦”说法,更重现了一个荡气回肠、士子风流、百家争鸣的后战国时代,大争之世,名士云集,那个时代里,儒家思想还没有“统治”全民思想,真正的思想上的自由年代。看完之后,我竟有“儒家误国”的感想。几代秦君,几代秦朝CEO,几代秦朝战神,让俺边阅边感动、流泪。。。自此以后,君臣关系不再有如此坦承坦荡和信赖。。。作者更想表白的,是关于体制的问题。他全文都贯穿了一个思想,秦为何能从弱国至统一六国,除了奋发图强,识人用人等等以外,法制
2023-05-04 12:51:41
9发表
当看完这本书,没有必要抨击作者偏爱大秦,更没必要,说不尊重历史。我到是说,如果哪位真的知道最真实的历史,那么您完全可以再公众面前肯定的说“我说的就是历史”。哪位又能做到呢?我想说的是,历史本来就是给人以启示的,重要的学到了什么。作者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相信作者的目的也是呼吁社会,呼吁所有华人,我们应该好好的重新学习一下我们伟大民族的文化知识。我们现在的人,最缺少的就是精神支柱,在我们的社会将要完全被金钱所占据心灵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得到我们心灵上更重要的东西,我们的精神支柱。在大秦里面,可以找到久违的心灵激
2023-05-04 12:51:41
10发表
《大秦帝国》,孙皓晖著。这部洋洋洒洒500万字的长篇巨著,与其说讲述了战国背景下的秦国兴衰史,不如说生动地描绘了华夏文明的无奈失落。先秦时代的文艺之璀璨,如同古希腊的哲学辉煌,在人类发展的之后两千年中没有任何时代能够超越,甚至齐肩。儒法墨荀、老子周庄,华夏文明的渊薮和激情仿佛在这短短的几百年中激情迸发,然后就销声匿迹了。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遵从内心的理想,寻找英明的君主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治学理想,排除了门户的偏见和地域的歧视,甚至曾经的同窗、幕僚也会因为立场不同,以中原广袤的平原和山区当作棋盘,运筹帷幄或
2023-05-04 12:51:41
11发表
在看到赢驷去国狱探望商鞅的那段对白时,我流泪了,我彻底被商鞅感动了,一直为商鞅之死而纠结的心也释然了!刹那间,我似乎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当你将自己的一生抱负完全付诸实践并获得成功的时候,是生是死,还有什么可计较的呢?尤其当你的死还能为自己奋斗一生的事业做出贡献的话,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呢?那就去吧,真的没什么大不了!的确没有想到,《大秦帝国》给了我如此强烈的震撼,也许是自己对于那个遥远的年代太缺乏了解了!儒家,法家,墨家,在那个年代光荣绽放,相互争鸣,惹得各个诸侯国都思变图强,整个社会都充满了变革进
2023-05-04 12:51:41
12发表
秦国之所以成为强秦,秦军之所成为虎狼之师,皆因变法,制度强则国霸,制度弱则国衰,此理历经千年来而未曾变更,时至今日,吾辈法学院师生考察列国法度,凡谈及英美大陆法系,皆以之法为楷模先师,每谈及中国之法,无不唏嘘不已,而此情形,以宪法尤甚,宪法乃是一国立国之根本,今日竟沦落至如此叫人无视之地步,也难怪贺卫方教授曾戏言曰:法庭宣誓,与其手按宪法,不如按婚姻法,至少婚姻法可付诸实践。秦国之法,为中国两千余年历朝所用,其后各朝不过是修补一番,并无根本变动,乃想我曾撰文所说,秦国如果是条大船,我们现在扔参考了那张造船
2023-05-04 12:51:41
13发表
已经看到最后一本了,真切的感受了战国至秦王朝的几百年的一段历史,读后第一感觉,人才的妥善使用是秦国走向统一的大秦帝国的的根本性保证。因此,不管什么时候,人才是推动国家强盛的基础;第二感觉,作者好像不太推崇儒家,本书中的儒家只有满嘴的仁义道德,空虚的内圣外王之道,读罢本书,个人感觉,不管儒释道法或是别的大家,只有做到与当时的潮流与时俱进,才能有立足的根基;第三感觉,记住了两个词,一是谋事,二是谋决。没有谋决,再好的谋事也最终流于失败;第四感觉,难道说现在的东瀛人是赢氏家族的后裔?不管怎样,作者十年磨一剑,本
2023-05-04 12:51:41
14发表
到目前为止,我已经看完了第一部了。整体感觉书写的很不错。作者用他那如椽大笔,借助一个个丰满的人物刻画和典故将战国--秦的历史写活了。作者的文化底蕴很深厚,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对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有着独到的见解,让人耳目一新。但我觉得遗憾的(或者说疑惑的)是作者在许多史实叙述上不同于《史记》,作者又没有注明这样写的史料依据,由此而得出的对一些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虽能发人深思,体现自己的特色,但缺乏强硬的支撑。尽管这不是一本历史研究的著作,作者在行文中可以适当自由发挥,但《大秦帝国》终归是一部历史小说,如果与正史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