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侮而不斗,辱也。
--《公孙龙子》
:

《历史题材文学系列研究(第4卷):中国当代历史文学的创造与重构》

PDF

作者: 吴秀明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303126262

作者简介:

童庆炳,1936年生,福建连城人。现为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文学语言学部委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学术顾问等。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著作20余部,发表论文300余篇。曾获国家教学成果奖,其多项著作曾获教育部和北京市人文社会科学奖。全国模范教师(2004)、北京市劳动模范(1984)。
吴秀明,1952年生,浙江省温岭市人。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和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等多项课题,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教育部和浙江省优秀社科成果奖等10余项奖。出版著作10余部,发表论文200多篇。
刘起林,1963年生,湖南省祁阳县人。河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相继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多项课题。出版个人专著多部,发表论文150多篇。

内容简介:

《历史题材文学系列研究(第4卷中国当代历史文学的创造与重构)》由吴秀明和刘起林主编:基于历史文学创作的客观实际和包括文学研究在内的学术研究的现状,我们在对于当代历史题材创作重大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就立意在写作思路选择和内容架构设计方面,从文学、美学研究和思想文化研究相结合的角度,在文化发展和文化创造的宏观视野中,来进行观照与阐释、选择和判断,以实现学术逻辑与历史逻辑双重侧面的充分合理性。具体说来,就是点面结合选择论述的关节点,宏观与微观、文化与文学、思想与文本、创作与批评融会贯通形成研究的思路和视野。这样的探索和处理,效果如何有待检验,但作为我们基于当代历史题材创作与研究的特殊性所形成的学术自觉,却是希望贯穿于全书的写作过程中的。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我们的研究正是在努力寻找自己的特色。也许正是这种特色,它才有可能构成本成果的丰富性。

所有评论

暂无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