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

《克隆动物食品的未来》

PDF

作者: 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 9787504668400

作者简介:

部分专家简介郭礼和:科技部“973”计划咨询组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新药评审专家、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主编、上海国联干细胞技术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等职。20世纪60年代开展DNA化学合成和RNA人工合成研究;对酵母tRNA人工合成有杰出贡献,这是世界上**次人工合成的天然核酸分子,该工作198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和陈嘉庚奖。20世纪80年代初,在美国创立了质粒上双向DNA测序法,改变了原有的单链DNA测序法,3篇有关研究论文被SCI(包括Nature、Science、Cell等)科学期刊引用500余次,这项技术在生命科学和人类基因组研究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对生命科学发展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基因工程研发和生物技术产业化获得重大成就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重组人生长素基因工程产品获国家卫生部新药证书,在20世纪90年代已产业化,并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在上海市政府领导下,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与刘新垣院士合作创立上海市生物技术工业园区;与施履吉院士等人合作在国内*早(1985年)开展转基因动物研究,转基因兔研究成果在1990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施履吉院士合作在我国*早开展了异种器官移植和人工合成染色体研究工作;提出重组染色体技术概念,建立人类染色体库,实施转染色体工程,构建或创造人源化动物或新生命体。在神经递质转运蛋白研究领域在国际上起步较早,有较大影响,发表SCI论文40余篇;在此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神经递质转运蛋白为靶点建立了神经药物评价和筛选平台,并且利用此平台筛到许多新药,申请了十余项国内外专利。此外,在干细胞研究领域也有诸多建树,尤其在羊膜干细胞研究领域已有许多研究成果,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5项,发表研究论文约30余篇。目前正在向临床研究方向推进,同时创造性地开展了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研究。曾获得上海市劳动模范、中国科学院先进科技工作者、上海市科技精英、“八五”国家科技攻关先进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马育芳:博士。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动物科学系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是繁殖生物技术与转基因育种。自2002年开始就利用体细胞克隆技术进行大规模产业化克隆牛应用尝试研究工作。在中国农业大学读博士期间利用体细胞克隆技术进行转基因猪的研究工作。目前负责在研的项目有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动物重要基因克隆与功能验证”和“环境友好型转基因猪新品种培育”中的子项目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及省部级课题5项。至今已经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学术论文14篇。作为主要完成人曾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得教育部科技成果奖1项、获得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1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参与获得软件著作权2项、专利1项。

内容简介:

猜你喜欢

红墙大事
2025-04-24 7.8k
追问
2025-04-24 7.2k
文学回忆录
2025-04-24 2.5k
即兴演讲
2025-04-24 1.4k

所有评论

2023-05-04 12:51:41
0发表
完美的购物体验,下次还来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