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开的蔷薇》

作者简介:
斯托姆(TheodorStorm,1817—1888)
德国诗意现实主义小说家、诗人。
斯托姆出生于德国北部胡苏姆城的一个小镇,父母是律师。1852年之前,斯托姆在家乡胡苏姆做律师,后流亡至跛茨坦。他的创作始于搜集整理家乡的民歌、格言、传说和童话。早期创作以田园牧歌式的抒情诗为主,1843年发表*部诗集,1848年发表*篇小说《马尔特和她的钟》。主要作品有《蜂湖》《白马骑士》等。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中接受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他的代表作包括长篇小说《寒夜》,“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短篇小说《神》《鬼》;散文《随想录》,等等。
他的译作包括《木木集》《家庭的戏剧》《红花集》《草原故事》《文学写照》《夜未央》《狱中记》《迟开的蔷薇》《秋天里的春天》《散文诗》等。内容简介:
《迟开的蔷薇》是德国诗意现实主义小说家斯托姆的小说集。
斯托姆的《茵梦湖》(本书译作《蜂湖》),在作者生前即印刷三十多版次。作者自认为它是“德语诗文之明珠”,并希望在他身后,“还将长久地以其诗与青春的魔法抓住老少读者的心灵”。
“诗与青春”让几代读者千肠百转。巴金说:“对一些劳瘁的心灵,这清丽的文笔,简单的结构,纯真的感情也许可以给少许安慰罢。”
《迟开的蔷薇》:离家多年的我在返乡后借住在朋友家中,一日我和朋友在阳台交谈时,我发现朋友看他已结婚的爱人的表情仿佛他新近才赢得他的爱人似的。于是朋友同我讲起了他这些年的心路历程,他和妻子刚结婚时也有过忙碌而感情不够深刻的时候,直到后来,他从古诗人哥特弗利特的作品中找到了“爱的药酒”,重新激发了他对生活的激情和对妻子的爱。
《马尔特和她的钟》:我在求学的*后几年寄宿在马尔特小姐的家中,马尔特的兄弟姐妹都不在这,她的父母也都已经去世,只留下她这个未嫁的年老的女儿,靠租金度日。马尔特在她的孤独的生活中并不感到无聊,在父母去世后也很少同人来往,只在家里与家具交谈。这个钟就是她*会讲话的伴侣。这个钟也有自己的思想,拒绝她出去过圣诞、让她想起母亲去世的夜晚,唤起她的哀愁也唤起她的快乐……
《蜂湖》:伊丽莎白和来因哈德是一对儿青梅竹马的小伙伴,他们从小便在一起玩耍,在野餐会时结伴去找草莓……后来来因哈德要出门去上学,伊丽莎白还会给他寄去信和圣诞甜饼。来因哈德在求学时曾经回家一次,临走前同伊丽莎白做出了等他回来的约定。可后来伊丽莎白还是嫁给了别人。多年后,伊丽莎白的丈夫邀请来因哈德去他的庄园做客,来因哈德才知道伊丽莎白是在母亲的要求下才另嫁他人。可两个人的感情已经永远的错过了。
《在厅子里》:一家人在孩子受洗后的时间里聚在一起聊天,房子的主人和祖母聊天时勾起了祖母对这栋房子和祖父曾经的回忆。祖父*早到祖母家时,祖母还是个小女孩,而祖父已经是个动人的年轻人了。八年过去,两人变成了一对新婚夫妇,二人办了婚礼又修建了如今的房子。祖母就在这样对过往的美好回忆中,追随已经去世多年的祖父去了。
《印度洋中的<茵梦湖>》:巴金一次海行中的经历,人人都过得舒适愉快。每天除了下去用餐点之外,巴金和朋友们都在甲板上看书谈话。他无意间把一册世界语译本的《茵梦湖》掉在了印度洋里,只留下吉普赛姑娘的歌还在他眼前荡漾。
《伊丽莎白与来印哈德》:在《莱茵湖》掉在印度洋里后,巴金把船上的两个孩子当做了伊丽莎白与来印哈德,将他们的日常勾勒了出来。
《平津道上》:巴金从天津出发坐火车去北平时的经历,在车上他碰到了一个律师和他的两个朋友,听了会儿他们的谈话然后又翻开了斯托姆《迟开的蔷薇》来读。他也从书中感受到了“爱情药酒”的魔力。
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