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客体:18世纪法国幻觉理论》

作者简介:
作者玛丽安·霍布森(MarianHobson),英国科学院院士,伦敦大学玛丽王后学院荣休教授,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历史上首位女院士。主要从事18世纪法国哲学、文学以及20世纪哲学研究,出版过多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著作,为美国、法国多所著名大学讲座教授,并曾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多所世界著名高校举办特邀讲座。其专著《狄德罗与卢梭:启蒙脉络》(DiderotandRousseau:NetworksofEnlightenment)中文版已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4年出版。
译者胡振明,江西省南昌市人,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副教授。专业研究领域为18世纪英国小说,在《外国文学研究》、《国外文学》等国内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学术专著《对外中的道德建构——18世纪英国小说中的对话性》(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译有包括《英国小说的起源,1600—1740》(TheOriginsoftheEnglishNovel,1600—1740)(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在内的多部译著,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18世纪英国小说与文学公共领域的建构研究 。
内容简介:
艺术作品是模仿吗?如果是,它们究竟在模仿什么?艺术家应该提醒受众,他们所见的实际上只是艺术技巧吗?抑或,艺术家应该首先极力说服受众将幻觉当作现实来接受吗?诸如此类的问题主导了始自希腊的美学理论,并在18世纪法国引发了极为热烈的探讨。本书即为针对这些探讨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