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警世通言》
:

《经典名著套装8:呼兰河传艾青诗选安妮日记人类的故事朱自清散文精选等(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丛书)共6册3000多名读者热评!》

PDF

作者: 萧红朱自清艾青弗兰克莎士比亚房龙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 24058896

作者简介:

萧红,原名张乃莹,笔名萧红,生于1911年死于1942年,黑龙江呼兰人。她幼年丧母,1928年在哈尔滨读中学,接触“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尤其受鲁迅、茅盾和辛克莱作品的影响。由于对家庭和包办婚姻的不满,1930年离家出走,几经颠沛。1932年与萧军相识,并在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了*本作品集《跋涉》。后来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用笔名萧红发表了她的成名作《生死场》。鲁迅认为她是“当代中国*有前途的女作家”。其主要作品有小说《生死场》《马伯乐》《旷野的呼唤》《呼兰河传》,散文集《商市街》《回忆鲁迅先生》,长篇组诗《砂粒》等。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现代著名作家和学者。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代表作品有《背影》《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1920年5月,朱自清在北大毕业后,回到南方,在江苏、浙江几所中学任教。这期间,创作了长诗《毁灭》,散文《笑的历史》《温州的踪迹》《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1925年,经俞平伯推荐,朱自清赴清华学校大学部任教授。来北京后,写出了《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1931年,朱自清出国游学,回来后又写了《欧游杂记》《伦敦杂记》二书。

艾青出生于浙江金华傅村镇畈田蒋村,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l932年以前一直以号为名,故许多记载,将“蒋海澄”标示为其本名。艾青一生除“艾青”外,另有笔名莪伽(伽)、克阿、田力、鹿文(鹿)、艾、纳雍、林壁、万叶等。

艾青出生的公元1910年还有一个年号,在中国比公元纪年更通行:宣统二年。此时距辛亥革命尚有一年时间,大清王朝及千年帝制的寿数已屈指可数。

艾青是难产的,被认为“魁父母”,因此一到三岁被寄养在贫苦农妇“大堰河”家。

读中学时,北伐的国民革命军路过金华,受革命思潮的感染,艾青想去投考黄埔军校,*后因为父亲反对,愿望落空。

1928年考入国立西湖艺术院大学部绘画系。该校即后来的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现在的中国美术学院。1929年在校长风眠的鼓励下,赴法国勤工俭学,主攻绘画。此时,整个欧洲正处于一二战之间,西方现代派文学艺术冲击旧有的文学艺术形式*猛烈的时期。学画之余,艾青接触到了文学,有记载显示,当时的艾青读了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俄苏小说家的作品,自己阅读并购买的诗集有布洛克《十二个》、马雅可夫斯基《穿裤子的云》、叶赛宁《一个流浪汉的忏悔》以及《法国现代诗选》等。同时,艾青开始尝试着写诗,在画画的速写本里,记录一些偶然闪过脑际的句子。

安妮·弗兰克,德国犹太少女,15岁死于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Bergen-Belsenconcentrationcamp),她的《安妮日记》成为第二次大战期间纳粹消灭犹太人的见证,日记中展现了惊人的勇气与毅力。

......

内容简介:

《呼兰河传》是萧红一部有影响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她以散文化的笔调描写了以家乡为原型的“呼兰河城”的传记。呼兰河城不是安详宁静的天堂,那里充满着无知和愚昧,荒凉的土地上弥漫着痛苦和绝望。但萧红还是用淡泊的语气和包容的心叙说了家乡的种种。她将一片片记忆的碎片摆出来,回味那份独属于童年、独属于乡土的气息。书中慈爱的祖父、后花园的动植物是萧红生命中至为重要的一抹暖色,是她灵魂的慰藉和生命的源泉。在创作时,正是抗日战争*艰苦的阶段,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就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它在艺术形式上比较独特:虽然写了人物,但是没有主角;虽然叙述故事,却没有主轴;全文七个章节,看似各自独立却又俨然一体。萧红以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回忆式”的*之作。茅盾评价她的艺术成就时说:“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整篇小说朴素流畅,就像在一个美丽的繁星当空的夜晚,听萧红娓娓讲述着呼兰河的故事。尽管凄婉,尽管忧郁,却依然美丽得动人。朱自清散文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典范。本书精选*能代表朱自清艺术水平的散文近50篇。按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写社会生活,以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代表作品有《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的,以《背影》《儿女》《给亡妇》为代表;写自然景物为主的借景抒情的小品文,《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艾青诗选》收集了艾青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的作品,共41篇。艾青早期的诗歌,注重通过描写具体可感的事物来引起感觉、发挥联想、捕捉和选择意象以凝结成形象,形成了他早期诗歌艺术*显著的特征之一。他以革命的现实主义手法,深沉忧郁地唱出了祖国的土地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不幸,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同时他的诗篇又激励着千千万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为神圣的国土而英勇斗争,如《吹号者》、《我爱这土地》等。建国后,艾青的诗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如《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启明星》等。《艾青诗选》是一部集历史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诗集。本书真实反映历史,高度浓缩作者思想,蕴含着强烈深沉的情感。《安妮日记》作者安妮·弗兰克是个犹太少女,她*的愿望是做一名记者和作家。她死于德国贝尔根一贝尔森集中营时,距16岁的生日还差3个月。安妮·弗兰克出生于德国的法兰克福。由于当时纳粹德国排斥犹太人风气日盛,父亲奥托便举家搬迁至荷兰阿姆斯特丹。但是1940年5月荷兰被德国攻占后,荷兰的新统治者英夸特也将排犹法律在荷兰境内执行,1941年夏天安妮姐妹也因此转入犹太人学校就读。1942年6月12日,13岁的安妮收到一个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从此开始写日记。本书记载了安妮遇难前两年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经历,包括成长中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对性的好奇、在遭受种族歧视与战争迫害时的恐惧等。同时,对于藏匿且充满恐怖的25个月的密室生活的记录,也使这本《安妮日记》成为德军占领下的人民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安妮日记》向人们展示了小安妮作为一个成长期的少女,如何面对战争和种族迫害、自我成长与定位、寻求自由等心路历程。《安妮日记》是“二战”期间纳粹消灭犹太人的*见证,日记中展现了安妮惊人的勇气与毅力,引起了读者心中的震撼和共鸣。......

所有评论

2023-05-04 12:51:41
0发表
这套无障碍阅读真的挺好的,每章结尾都有成长启示,要点思考和写作积累!
2023-05-04 12:51:41
1发表
老师推荐的这个版本的书,买来试试,看着还不错
2023-05-04 12:51:41
2发表
买的多还没来得及看,书是好东西,每次都是当当买,养成阅读习惯
2023-05-04 12:51:41
3发表
这个无障碍的阅读版本,对于引领孩子好好阅读此书有所帮助。
2023-05-04 12:51:41
4发表
书的质量很好,发货很快
2023-05-04 12:51:41
5发表
孩子喜欢,内容扎实,字大点更好啦
2023-05-04 12:51:41
6发表
给孩子买的,增加她的阅读量。
2023-05-04 12:51:41
7发表
孩子很喜欢
2023-05-04 12:51:41
8发表
喜欢在当当上买书
2023-05-04 12:51:41
9发表
一套很好看的书
2023-05-04 12:51:41
10发表
值得看!!
2023-05-04 12:51:41
11发表
不错,很好!
2023-05-04 12:51:41
12发表
大人小孩都可以阅读.
2023-05-04 12:51:41
13发表
喜欢,大人小孩都能看!
2023-05-04 12:51:41
14发表
应该还可以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