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诃德名家导读名家翻译无障碍阅读中小学语文新课标必读全民阅读倡导者朱永新作序新悦读之旅系列丛书》

作者简介:
☆塞万提斯,西班牙伟大的小说家、戏剧家和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伽拉苔亚》、《堂吉诃德》、《贝雪莱斯和西吉斯蒙达历险记》和短篇小说集《警世典范小说集》。
内容简介:
在理想中自由飞翔——《堂吉诃德》导读文/李海英读过《堂吉诃德》后,心里有个问题一直盘旋,那就是通过《堂吉诃德》我们学到了什么?比如第八章的“大战风车”,我们从中学到了“勇敢”或“荒唐”,还是一种非凡的文学技巧呢?回答此问题之前,先请看对话。堂吉诃德:“命运的安排比我们希望的还好。你看那儿,桑丘朋友,就有三十多个放肆的巨人。”桑丘:“那些不是巨人,是风车。”堂吉诃德:“在征险方面你还是外行。他们是巨人。如果你害怕了,就靠边站,我去同他们展开殊死的搏斗……不要逃跑,你们这些胆小的恶棍!向你们进攻的只是骑士孤身一人。”“世人皆醒我独醉”啊!历史上不乏堂吉诃德的同道中人,屈原、竹林七贤、济公等等就是。但堂吉诃德与他们的区别在于,前者入世,后者出世。与堂吉诃德提枪杀入风车阵的身影相比,以上人物不免显得单薄了些。你眼中的风车,我眼中是巨人。把风车看成风车是理性,把风车看成巨人则需要一点超出理性的东西,即感性,起码还需要一点想象力。儒家历来推崇理性,到了朱熹更有了“存天理,灭人欲”的提法。小时候的课本中,碰到“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论述,一般也会把“理性认识”置于“感性认识”之上,非要用理性认识去统辖感性认识不可。这样,一以贯之教育下来,读《堂吉诃德》缺乏共鸣就太正常不过了。想要理解《堂吉诃德》,可以试着请入两个人物,乔布斯和蝙蝠侠。一个在现实中几乎被当做神来膜拜,另一个在虚拟中一次又一次地试图重新协调、拯救现实世界。先看乔布斯,在世期间的赫赫成绩不需多言,他与堂吉诃德似乎有些共性。比如,苹果公司雇员曾坦言,乔布斯具有神奇的用意识扭曲现实的能力,用一句广告语来说“一切皆有可能”。他的核心团队在挑战自身想象力极限,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的日日夜夜,在外人看来,一定是苦不堪言,如同堂吉诃德大战风车一般荒谬绝伦。蝙蝠侠,这个角色除了在漫画、电影中用一系列高科技夺人眼球之外,与堂吉诃德也有那么一些共性:孤。既是“孤胆英雄”、“孤身一人”的孤,也是“孤独寂寞”的孤。英文中有“Passion”一词,有“受难”与“热情”的双重意义。蝙蝠侠、堂吉诃德则很好地代表了“Passion”的含义。一人擎天,承担了拯救全人类的重担,而不被任何同类所真正理解过,这种腹背受敌的挑战,在蝙蝠侠、堂吉诃德心中无疑是巨大的苦难,同时又能引发其无比炽烈的热情,义无反顾地面对恶,与其斗争。……
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