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增广贤文》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唐才子传校注》

本书以珍贵善本遵义黎庶昌珂罗版影印元刊《唐才子传》十卷本为底本,用台湾影印的《四库全书》文渊阁本等七种版本作本校,参考其他史籍作他校,校勘精审。以笺注结合的方式,对原书所援的史实出处作了考辨补正,较难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民众:饥饿、社会改革和民族主义》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民众遭受沉重苦难并奋起抗争的历史关节点。在抗战时期,中国普通民众是如何维持日常生活的,他们的心态如何,他们是如何抵抗日本侵略者的?针对这些问题,本书采取民众的立场、全新的视角重写抗

《天才中的凤凰:洛佩·德·维加》

本著作对洛佩·维加坎坷曲折、浪漫而凄凉的人生经历做了比较全而生动的勾画,对她的创作经历做了充分的评述,对他的戏剧进行了分门别类、以点带面地评述和分析。他一生创作了一千八百多个剧本,不仅数量巨大而

《莫怀戚小说文化论》

莫怀戚是一个具有“文化地标”属性的小说家、一个对于区域文化建设具有创造性贡献的知识分子。他以大学教授的身份和平民作家的立场和视角,从事自由意义上的写作,使他和他的小说成为了重庆乃至西部一道独

《野性泰山》

郝伯德曼·弗雷茨·谢涅多走在黑森林中一条昏暗的小径上,汗如雨下,疲惫不堪。他的头又大又圆,下巴和脖子也很粗大中尉走在他的身边,少尉海德·璜·高斯则带着几个非洲兵,驱赶着脚夫们走在最后,在这个白人少尉军官的

《朝堂之外:北宋东京士人交游》

本书以北宋东京的具体时空为依托,立足于朝堂之外,探讨士人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交游活动及其与都市空间的互动。本书围绕地方士人融入东京社会这一主线,选择拜谒、走访、宴饮、雅集、送别等五种最有代表性的交游,并联

《简明中国文学史读本》

《简明中国文学史读本》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在成功推出《简明中国历史读本》《简明世界历史读本》等作品之后,精心打造的又一针对一般读者的学术科普作品,这个读本在构思上充分体现了“大学者写小书”的

《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

本书原为《剑桥中国史》的第10卷和第11卷,起自清代的道光时代,止于辛亥革命。这两卷能够自成体系,可以单独成书,我们特先译出,以飨我国读者。为了兼顾《剑桥中国史》原书名和它所论述的晚清时代的实际内容,此书

《波兰现代诗歌选》

该书是国内**本波兰现代诗歌选集,选取了从20世纪初的扬·卡斯普洛维奇到21世纪初尤莉娅·希霍维亚克等78位诗人、240余首波兰优秀现代诗歌,是波兰诗坛优秀作品的集中展示。这些诗歌大都充满了时代感,不仅对我们了解

《宋诗宋注考论》

对宋诗宋注的研究,近年来学界颇多关注,但远不够充分。本书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从文献出发,从问题出发,首先对宋诗宋注进行全面的文献考察,较之前人有所驳正和增补;既而就宋诗宋注与唐诗唐注的渊

《她被唤作“瑞奴“时——苏雪林清末浙地县署上房生活考探》

“上房”,即“官员家眷居住的地方”。皖籍苏雪林因祖父苏锦霞清末长期徙任浙地县署知县之故,曾生长于浙十五年(1897-1911)。本书稿旨在透过对著名女作家、学者苏雪林清末浙地县署上房生活史事

《吴芳吉年谱》

吴芳吉(1896—1932),字碧柳,别号白屋、白屋吴生,重庆江津人。民国初年*名诗人、儒者、教育家。早年肄业于清华学校,先后任教于中国公学、明德学校、西北大学、东北大学、成都大学。参与创办重庆大学,并任文

《文学观念的历史转型与现代文学史书写模式的变迁》

文学史书叙述呈不稳定状态,在不历史时期、不地域、不社会语境,不者对一时段的文学史、一文学史件的叙述呈现不的形态征。文学史叙述被文学观念所左右,文学观念成为文学史叙述的潜在支配力量,文学观念的历史转型会

《干沟子村的发展与变迁/中国国情调研丛书·村庄卷》

隋福民编著的《干沟子村的发展与变迁--辽西农民生产与生活的历史缩影》以辽宁省阜蒙县平安地镇干沟子村为观察对象,描绘了辽西农民60多年来生产与生活的发展及变迁。本书的突出特点是把农民置于中心地位,通过描述他

《诗经讲演录:灵魂的诗与诗的灵魂》

从民国初年“废除尊孔读经”到现在已经一百年了。当初梁启超担心中学从此将亡,《加快发展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研究》作者姜广辉、邱梦艳以为这快要成为事实了,学者有责任亟起抢救。作者考虑到以前编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