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增广贤文》
:

那时的先生

那时的先生 PDF

作者: 岳南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16-7

ISBN: 9787540475598

页数: 432 页

文件格式: PDF

1.点击下方获取下载

2.扫码右侧二维码

作者简介:

岳南,原名岳玉明,山东诸城人,1962年生,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历任宣传干事、编辑、台湾“清华大学”驻校作家等。

著有《风雪定陵》《复活的军团》等考古纪实文学作品十二部,有英、日、韩、法、德文版出版,海外发行达百万余册。另有《陈寅恪与傅斯年》等传记作品十余部,其中《南渡北归》三部曲在海内外引起轰动,《亚洲周刊》评其为2011年全球华文十大好书之冠,称其展现出全球华人的软实力及不断“向上的力量”。

内容简介: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大批学术教育机构学者、师生被迫向长沙、重庆、昆明等地区迁徙。1940年,因战事趋紧,同济大学师生迁往川南古镇李庄,继之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中国营造学社等机构先后辗转而来,一时间,众多第一流学者和大批珍贵文物古籍汇聚李庄——这个被傅斯年称为“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

作品以纪实的手法,深沉的情感,酣畅的笔墨,全景再现了在李庄的学者们艰苦卓绝的生活与学术历程,突出刻画了霸气的学人领袖傅斯年,耿介的考古学大师李济,苦心孤诣的建筑学泰斗梁思成,坚忍的诗人林徽因,孤傲的才女游寿,执着学术的董作宾、梁思永等先生的鲜明个性,以及他们面对贫病、匪患甚至死亡威胁,守望相助、穷且弥坚的精神风骨。在中国最艰危的六年,他们不离故国,焚膏继晷,薪传火播,在人文学科领域取得了世界性的荣誉,承续发展了中国文化的命脉。

作品还着重对“研究院吃人事件”以及傅李冲突、同济校长与教授纷争、国宝被劫案等史事的真相做了细致探查,对其中的人事纠葛、研究院与大学的制度等进行了深刻剖析。同时兼述李庄镇传奇历史、风土人情和当地官僚、士绅在抗战前后不同的人生命运,对多年被掩蔽的人物与事件做了详细的披露,读来令人感怀忆往、嗟叹不已。

所有评论

2023-05-04 12:51:41
写的挺好发表
看了南渡北归,再来看看这本!
2023-05-04 12:51:41
南渡北归发表
内容有很多都是南渡北归所覆盖有的 所以读过南渡北归就不必买这个了
2023-05-04 12:51:41
书写的真好发表
部分史实有待商榷,但瑕不掩瑜。说真的,我就是冲岳南先生的书过去的
2023-05-04 12:51:41
文化的根源发表
拿破仑说过,“征服一个民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打击它的知识分子”。日本人就是这样做的。 那时的知识分子是民族的脊梁。他们万里奔波,肩负着民族的文化传承,不屈服于外。 这本书写得用心,不啰嗦,比《南渡北归》要好。
2023-05-04 12:51:41
南渡北归的先声之作发表
岳南先生以考古纪实文学起步,之后写了《李庄往事》,继而将写作重心放在民国学者的坎坷历程上,其《南渡北归》三部曲成为巅峰之作。这次是将《李庄往事》重新修订,增加了近年来的考察和收集的资料,为我们展现了一段以李庄为中心的历史剪影,上至清末,下至文革,大至学校搬迁、同济之争、傅李之争,小到“研究院吃人”事件,药品短缺、粮食不足的情况都有详实的史实资料以及生动的叙述,是一本发散性的纪实文学。 最让人唏嘘的是最后一章,抉择:李庄之后的他们,或身世飘萍,或深陷各种运动,这是时代的悲歌,也是个人的悲剧。当初的离开和留下
2023-05-04 12:51:41
那时的先生发表
历史纪实文学大家岳南十年增删,深刻再现艰危岁月杰出大师群体沉默而光荣的历程,还原中国文化版图中不应被忘却的一页。
2023-05-04 12:51:41
《那时的先生》发表
以纪实的手法,深沉的情感,酣畅的笔墨,全景再现了在李庄的学者们艰苦卓绝的生活与学术历程。霸气的学人领袖傅斯年,耿介的考古学大师李济,苦心孤诣的建筑学泰斗梁思成,坚忍的诗人林徽因,孤傲的才女游寿,执着学术的董作宾、梁思永……这些先生们,个个性格鲜明,其精神风骨,跃然纸上,虽经70年光阴而历久弥新。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