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

最后的耍猴人

最后的耍猴人 PDF

作者: 马宏杰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15-3-1

ISBN: 9787213064951

页数: 256 页

文件格式: PDF

1.点击下方获取下载

2.扫码右侧二维码

作者简介:

《中国国家地理》图片编辑、摄影师,1963年生于河南省洛阳市,1983年开始摄影,做过工人、记者,2004年至今任职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

近三十年来,作品持续记录社会底层人物的真实生存状况,展现扎根于中国乡土的人物故事、风景民俗。拍有《西部招妻》《江湖耍猴人》《唐三彩的故乡》《割漆人》《朱仙镇木板年画》《采石场》《家当》等二十多组专题图片。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比赛优秀奖”。《家当》参加意大利国际摄影节,并在英国SESAME画廊、瑞士Oriental Vis Art画廊及丹麦、挪威等地展出。

内容简介:

★柴静、杨锦麟 作序推荐

★CCTV、凤凰卫视 专题报道

★《中国国家地理》摄影师12年跟拍记录

【真实的影像,自有万钧之力】

【一部史诗级长篇人文摄影纪实力作】

【在你看不见的地方,记录一个消失中的民间中国】

猴子和人同吃一锅饭,同睡一张床,结一辈子的伴,行走江湖, 赚钱养家

猴子和人养育各自的儿女,他们一起生活,一起老去,一起消逝于这个时代

-----------------------------------------------------------------------------------------------------------

《中国国家地理》摄影师马宏杰用12年时间,跟拍了中国最后一代民间耍猴艺人在全国及边境地区行走江湖的故事。

作者跟着耍猴人一起四处游走,一起扒火车,一起卖艺,和猴子一起打地铺露宿,记录了耍猴人这个特殊群体的家庭生活,记录了耍猴人云游海外,以及上当受骗、倾家荡产,被刑拘的各种离奇遭遇,从一个特殊的群体反映了当代中国的现状与变化。在作者的镜头和文字里,猴子和人同吃一锅饭,同睡一张床,结一辈子的伴,行走江湖, 赚钱养家,猴子和人养育各自的儿女,他们一起生活,一起老去,一起消逝于这个时代。

-----------------------------------------------------------------------------------------------------------

【柴静序】

马宏杰拍耍猴人,一开始是在街上遇见,感兴趣,就陆续跟拍了近十年。马宏杰跟他们一起扒火车,带着馒头和十公斤自来水,众人躲在下雨的敞篷车厢里,头顶塑料布站着。猴子套着绳索,钻进人堆里避雨,都瑟缩着。晚上,马宏杰跟他们一块儿睡在立交桥下。

有张照片是耍猴人鞭打猴子,鞭子抽得山响,一个路人上前指责猴戏艺人虐待动物,要驱逐他们。下一张是猴子像被打急的样子,捡起一块砖头向耍猴人老杨扔过来,又从地上操起刀子和棒子反击,撵得老杨满场跑,围观者开始喝彩,把石头和水果放在猴子手里。收工之后,老杨说这是他和猴子的共同表演,鞭子响,不会打到猴子身上,否则打坏了,靠什么吃饭?这场戏有个名字,叫“放下你的鞭子”。

收的钱里有张50元的假币,老杨心情不好,盛了一碗饭蹲在窝棚边吃,大公猴拿起一块石头扔到锅里,把一锅饭菜都打翻了。——每天回来吃饭,猴子都是要吃第一碗的,这是祖上传下的规矩,老杨这一天忘了。

马宏杰拍耍猴人的女人——她用乳房给小猴喂奶,小猴子亲吻她。耍猴人的小儿子最爱其中一只小猴,有张照片是熟睡中的小猴子躺在小男孩胸膛上,在被子里露个头,一只细小的黑毛手掌搁在孩子脸蛋上。

这些细节,看见一点,蒙在人心上的成见就掉了一些。

-----------------------------------------------------------------------------------------------------------

普通人就是普通人,马宏杰没有把这个词诗化,照片里的生活就像它本身一样,笨重粗粝,人的心里都磨着沙石,吃着劲,但活着。 ——柴静

我知道他的每一次跟拍、记录,几乎都是在燃烧生命的一部分去完成,他的记录对象,几乎都是社会最底层、最贫困、最无助的个体和人群。他可以有更多选择,但他选择了最难的。也因为最难,才会有如此的灿烂和精彩。——杨锦麟

《读库》选马宏杰的作品,主要不是因为马宏杰花的“时间”和“心血”比别人多,而是往往大家都认为,拍弱者,拍穷人,拍底层的人,都要把他们拍成高尚的,或者让人同情心酸的人,“预设主题进行创作,这是一种可怕的习惯”,但是马宏杰超越了这种“政治正确”。 ——张立宪

不给自己拍摄的选题有预设判断,不干预被拍者在事件进行中的言行举止,力求真实讲述一个又一个中国底层百姓的故事,这是马宏杰一直努力在做的事情。在多年的跟踪报道中,他和拍摄对象同吃同住、彼此信任,于是有了一个又一个好看的故事、一组又一组真实的图片。 ——《新京报》

马宏杰镜头前的这些人,是“无法用正常的道德标准去评判的”。他一张张照片呈现出的是超乎想象的自然表情。马宏杰讲求慢工出细活,他的每一组照片都至少跟拍了六年,他更下定决心将这些作品“做到他们死,或我死”。 ——《新世纪周刊》

所有评论

2023-05-04 12:51:41
这本书写的真心不错发表
作者马宏单单跟拍耍猴人就逾十年之久,光是这一点就很让人佩服。这本书的内容虽说有些短,但是文章朴实的语言以及那种纪实性的叙事手法,却将耍猴人扒火车外出耍猴的艰辛描述的非常到位。
2023-05-04 12:51:41
一个非典型社会群体样本的典型生活观察发表
在这本书中,作者自身以只想“知道为什么”作为出发点,带着旁观者的冷静,亲历者的真实,以及社会人的悲悯,来诠释他对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看似平常的群体的认识和理解。这种态度与想法,才是建设一个理性,对话,沟通的良性社会机制的起点——让这个复杂的社会中,各个利益群体都能出来发声,讲述他们自己的经历,在这个纷繁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生活的落脚点,让各个人群建立起可以对话的方式,而非活在自己狭窄的认知空间中,这才是人文,人性最根本的追求。
2023-05-04 12:51:41
感悟真实求生活的过程发表
这本书改变了我对街边耍猴人的看法。书的最后部分讲了四名耍猴人被牡丹江某地警方报复诬陷的真实案件,作者的视角笔锋都很冷静客观,即便如此也令人无比胆寒。我们自己生活得无比舒适自在的时候,还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时候,有那么多人在社会的角落里被残酷的现实无情以对。他们没有错,只是在认真努力地生活着。 我很欣赏作者客观讲述事实的风格,不参杂自己的个人感情。但字字句句都足够让我们明白该懂得的一切。
2023-05-04 12:51:41
深入才能真切发表
看到了这本《最后的耍猴人》。每一种职业,都有特有的标准和要求,有特有的职业道德,有特有的职业幸福感,更有不为人知的委屈。
2023-05-04 12:51:41
总有一些书平凡的足以让人思考发表
很少写评论,但是这本书想写一写,我比较推荐,并不是什么惊世骇俗之作,也不能提高人的文学素养,但是真的真实到让人痛心,看完书的心情肯定是复杂的,感叹和难过。也面临一门文化手艺的消失。可能这就是我们不得不去面临的现实。最后两张照片我看了很久,特别难过。也深深感觉社会的不平等。可能我们无法为他们改变什么,但是最起码的尊重还是能做到的。也很佩服作者的精神,坚持了这么久自己想做的事。谢谢作者为我们带来的身边以外的故事。过多的体会就靠读者自己琢磨了。
2023-05-04 12:51:41
儿时记忆中的耍猴人发表
买这本书是因为儿时见过几次耍猴人,当时留给我最大的疑问是:他们从哪里来?读完这篇纪实,我知道了他们跑江湖的不易,体会到了他们扒火车走南闯北的艰辛。在流行所谓背包旅行的当下,那些所为的背包客和这些耍猴人比起来,简直就是在过家家,为的恐怕只是发发朋友圈用来装逼炫耀。
2023-05-04 12:51:41
真实深刻发表
摄影家和耍猴人同吃同住冒着生命危险扒火车,记录跟拍跨度长达12年,真实地记录了这些讨生活的底层人生活。令我佩服的还有他还利用自己记者的身份多次周旋,几次帮助了耍猴人逃过了那些拿着法律条框赋予的权力的贪婪执法者。 以前看猴戏只是好玩,现在看完这本书对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了更深的认识。耍猴人给很多人带来了快乐,却尝遍了社会底层的许多现实与艰辛。 最后,摄影作品也很棒,深入人心,这本书绝对5星,推荐!
2023-05-04 12:51:41
被感动得要哭了发表
应该说已经哭了 非常感人的一些记录类型的东西 这个看着很心酸 最后的耍猴人 似乎有很多的迷茫 他们在他们人生过程中 都在谦卑的成长着 遇到好人 坏人 他们总是不怨人 但是 看着真的很心酸很心酸 希望大家能通过这本书 看到跟自己处境不同的人的一些无奈与苦难 更能够宽容别人 也更能够善待他人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