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开口,就能说服所有人诸葛亮说话之道:隆中对、舌战群儒、斩马谡……一席话三分天下,一张嘴切中要害》盛安之

关注 书鉴 一起阅读好书

基本信息
书名:《我一开口,就能说服所有人诸葛亮说话之道:隆中对、舌战群儒、斩马谡……一席话三分天下,一张嘴切中要害》作者:盛安之
出版社: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2-01
语种:简体中文
开本:16开
ISBN:9787531696933
ASIN:25277842
编辑推荐
无论在什么场合,无论面对的是谁,诸葛亮一开始就能切中要害谈重点,一张嘴就能把所有的目光都吸引到自己身上。他就像是一个语言魔术师,话只要从他嘴里说出来,就让人觉得他总是占着理、占着情、占着义,让人无法反驳和拒绝。想让事情朝着什么样局面的发展,从来都是诸葛亮说了算。诸葛亮就是如此一个口才了得的人,他是中国人练就口才的活教材。
鉴于此,我们总结归纳了诸葛亮的说话之道,条分缕析、层层深入地展示了诸葛亮的说话艺术。希望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能够领悟诸葛亮口才的核心智慧,让自己的口才提升一个台阶。
名人评书
★诸葛亮把破烂说成宝贝,把稻草说成黄金。
★隆中对、舌战群儒、斩马谡……一席话三分天下,一张嘴切中要害。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
★公关谈判、调节矛盾、表现自我、公文汇报、当众演讲……诸葛孔明的说话之道,你只要学会一半,就能横行江湖,鲜有匹敌!
目录
第章辩术——柔舌能退百万兵
这样对付心存挑衅的人/003
有的放矢,直言透彻/007
直话直说,开门见山/010
反客为主,占据主动/012
反驳也要笑容满面/017
不妨揭对手的短/021
巧说“歪话”,智对诡辩/025
避免无谓的争辩/028
第二章劝术——烂泥巴也要糊上墙
把“我的”变成“我们的”/035
说服的策略要因人而异/038
让对方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反思/042
化干戈为玉帛/047
攻破对方的心理防线/052
令对方心服口服/056
第三章激术——铁不敲打不成器
批中带评/063
促使对方下决心/066
一语惊醒“梦”中人/071
用赞美激励对方/075
“讥讽”对方收奇效/079
屡用不爽的激将法/082
拍拍下属的马屁/085
第四章破术——推云拨雾,柳暗花明
一语点破对方的谎言/091
棘手问题巧应对/094
提纲挈领,巧妙点题/101
心病还需心药医/102
如法炮制,以谬制谬/106
善着眼于大局/108
高超的插话技巧/112
第五章局术——话里有话,局里有局
在话语里巧“布局”/119
使对方感到自己是“赢家”/123
引“蛇”出洞,诱其上钩/126
投其所好,欲扬先抑/130
巧妙地诱导对方/135
巧解话中隐语,及时识破迷局/142
给对方一个台阶上/145
小心回答陷阱问题/148
第六章隐术——给你的话戴张面具
隐话不是说假话/157
说隐话要有技巧/160
笑语背后的智慧/164
交谈中的模糊语言/166
遇上难事找借口/169
第七章强术——气球是这样吹大的
巧言“包装”自己/175
善言带来商事兴/179
妙语提出更多要求/183
牵着对方的鼻子走/186
第八章迂术——绕个弯也能到现场
间接指出对方的过失/193
“兜圈子”的技巧/196
体谅对方,以心换心/202
说好难说的“伤人”话/205
委婉暗示,曲径通幽/210
有意曲解,以曲对直/212
第九章圆术——话有失足,圆之有道
圆场的话怎样说/217
言语失误时要积极弥补/220
随机应变,应对自如/224
争执僵局,巧妙化解/226
经典语录及文摘
这样对付心存挑衅的人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毫无防备地遇到一些人,他们生性喜欢挑衅,而你又不想与他发生争执,这时候,你该怎样说话才能既不激怒对方,又坚持自己的立场呢?这就需要好好斟酌了。
我们不妨看看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前前往东吴舌战群儒中面对东吴一名士的责难时为自己所作的辩解。
那位名士说:“你所说的话,都是强词夺理,无中生有,都不是正经的理论,就不要再多说了。现在请问你学的是什么样的理论?”
诸葛亮说:“只知道按照书上所说的摘抄文章,拼凑句子,那只不过是一些不知变通的酸儒的学习方法,像这样的人怎么能够去治理百姓,安邦治国呢?自古以来的名人贤士,比如像前朝的伊尹在莘地耕田,姜子牙在渭水钓鱼,还有张良、陈平、邓禹、耿翕这样的名士,都有安邦治国的才能,也没有人去追究他们究竟学的是什么样的理论。(像这样的名士)怎么会效仿那些不知变通的书生,徘徊于笔墨纸砚之间,只知道舞文弄墨而已?”
诸葛亮在面对这个所谓的名士的挑衅时,显然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沉着冷静地巧妙应对。他在面对那位名士的责问时,针对他所依据的所谓“正经理论”,进行了有力的反驳,采用了把其所依靠的“墙壁”推倒,从而使对方无法在言论上立足的策略,使对方自知理屈,无法辩驳。
跟诸葛亮学说话
跟他人争论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确实对自己的前程、事业乃至生活起不到任何促进作用,所以卡耐基把“避免与他人争论”作为赢得别人好感的谈话原则。但是,生活中总是不可避免地遇到那么一小撮喜欢拿别人寻开心的人。在面对这种人时,不妨暂时切换你的交际理念,对他们的言语冒犯,不能一味地生闷气,要知道,他们往往是借你的“气”而助长自己的气焰,从而激怒你,让你乱了分寸,然后战胜你,应该像诸葛亮舌战群儒一样“谈笑间灰飞烟灭”,在不动声色间让对方偃旗息鼓。
查尔斯·兰姆是英国著名文学家,有一次他在做公众演讲时,台下有一些人故意捣乱——他们发出嘘嘘的怪声。这样一来,会场出现了纷乱。
兰姆高声对听众说道:“大家都知道,只有三种东西发出嘘嘘声:蛇、鹫鸟、傻子。刚才的声音来自何方?可不可以让大家见识一下?”
这么一来,会场顿时恢复安静。
兰姆通过给嘘嘘发声的来源限定范围,然后站在听众的立场要求那些扰乱会场秩序的人自觉收敛,明显打击了对方的嚣张气焰,令他们再也不敢抛头露面、故意捣乱。
除了这种明显的言语冒犯方式,有时你还会遇到一些很棘手的问题。比如,有时提问者的动机是想利用一个棘手问题让你出洋相,甚至引诱你进入一个圈套。这个时候,你必须小心应对,方能不陷入对方的圈套。
一般来说,心存挑衅的人都是有备而来,或是对自己的条件估计得比较充分,有信心战胜你。他的谈锋一般是指向一个地方,对你的要害部位实行“重点攻击”,你一旦应对不佳,就会从一开始就陷入被动境地。
在这种情况下,你该如何应对呢?对付的办法有多种,根据情况的不同你可以加以选择。
(1)后发制人
这是使自己能站稳脚跟的有效办法。每个人也许都有这种经验:先把拳头缩回来,积蓄到一定程度,看准了对方的弱点,再猛烈地打过去,要打得准,还要打得狠。
后发制人一般在以下两种情况下施行,为有效:
*种情况:当对方到了已经不能自圆其说的时候。
咄咄逼人者往往在刚开始时锋芒毕露。也许你根本找不到他的破绽,但是,你应该抱着这么一种观念,他总有不攻自破的时候,总是有软弱的地方,只是你还没发现而已。你需要做的往往是等待时机,一旦其锋芒收敛,想做喘息、补充的时候,你的机会就来了。
第二种情况:当对方已是山穷水尽的时候。
当对方已经把要进攻的全部进攻完毕,把要打击你的部位打击完毕,而后发现,他连你的“伤口”部位都还没有找到,其锋芒所指,无非是微不足道的小错误,或者其打击的部位亦不全面,从本质上动摇不了你的根本,这就是所谓的“山穷水尽”。他技穷之时,也是你反守为攻的开始。
(2)针锋相对
针锋相对即是以和对方同样的火力,向对方进攻。对方提供什么问题,你就给予十分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丝毫不退让,一点也不拖沓,也不拖泥带水,使对方无机可乘。
(3)假装退却,巧设陷阱
假如对方的问话是你所必须回答的,而又要对方跟着你的思路走,你可以假装在某一方面退却,待对方乘机逼过来,你就可以把他带远了,待他完全进入圈套,然后再回过头来对他反击。
(4)抓住一点,丝毫不让
对方话锋强烈,火药味儿浓,你又无法反击,他提出的重大问题,你无法一一回答,这种情况下你怎么办?迅速找到他谈话内容中的一个小漏洞,即使再微不足道也无所谓,可以把这一点无限扩大,使其不能再充分展开其他方面的进攻。你可以在这一点上来回与他周旋,并迅速地想出应付其他问题的办法。
(5)顾左右而言他
顾左右而言他是当你理亏时,被对方逼到了死角,而又实在不想丢面子,就可以乱缠一番,把没有理的说成有理的,把本来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说成是很有联系的事物,把不可能解决的、不好解决的问题与你的问题扯在一起,以应付对方的连续进攻。
顾左右而言他是一种不得已的办法,在某种程度上,是不正当的,但却也不失为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特别是当对方欺人太甚、丝毫不留情面的时候。另外,用这种办法,可以先拖住对方,以便有时间考虑真正应付的办法。
(6)把球踢给对方
这是谈话中要运用的一个很普遍、很实用的技巧。当对方的问题很难回答、问的角度很刁,你回答肯定、否定都可能出差错时,那就不要回答,把问题再还给对方,从哪个地方踢来的球,再踢回到那儿,将对方一军。比如,有一个国王故意问阿凡提:“人人都说你聪明,不知道是真是假。如果你能数清天上有多少颗星星,我就承认你很聪明。”阿凡提说:“如果你能告诉我我骑的毛驴有多少根毛,我就告诉你天上有多少颗星星。”
(7)打擦边球
打擦边球的技巧就是给予对方一个模棱两可的回答,好像打乒乓球时的擦边球,似乎球出台了,但一个回旋,球又擦边上了台。面对咄咄逼人的追问,你就还一个擦边球式的回答,看起来与对方的问题不相干,几乎没有回答他的追问,但又确实与此有关,使对方不能对你进行无理的指责。
总之,对付心存挑衅的人时,不要心存畏惧,“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方可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