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
:

《心理罪系列套装:纪念珍藏版》

PDF

作者: 雷米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ISBN: 25141718

作者简介:

雷米

公安部某直属学院教师,精通犯罪心理学和刑侦学,洞悉形形色色的罪恶,甚至超过自己的掌纹。以其代表作《心理罪》系列崛起,成就“中国心理犯罪小说*人”。

其作品先后被译成多种文字在欧美、东南亚等地出版,繁体版在香港和台湾地区上市。《心理罪》系列网剧登录多家大型视频平台,分别由李易峰和邓超主演的两部大电影,亦于2017年隆重上映。

内容简介:

《心理罪:城市之光》:做了坏事,就会有报应!这个城市中的人正在陷入前所未有的狂热与满足感中。这里有一道光,有一个神,有一把随时可能挥向作恶者的头颅的镰刀。他是正义的,强大的,同时又是神秘的。每个人都变得小心翼翼,谨言慎行,生怕自己成为“城市之光”的下一个目标。每个人又都变得肆无忌惮——“城市之光”是我们的!而他们自己,则希望成为那柄屠刀上的一段利刃。当这架天平开始倾斜,人人变成凶器的当下,他当了一颗勇敢的砝码。《心理罪:第七个读者》:开启一段尘封的往事,心中有痛,但也看见希望。美丽的大学校园,离奇案件接连发生,看似没有联系的凶案里,却透露出让人难以置信的死亡气息。曾经欢快的校园生活,骤然一片死寂,方木美好的初恋也被永久封存。方木于偶然的机会发现了“死亡借书卡”。凶手就在身边。他是谁?方木能阻止他吗?第七个读者,将会怎样影响方木的人生……《心理罪:教化场》:这是一群受过伤的可怜人,在共同参与进名为“教化场”的实验后,为何没能治愈心灵的创伤,却变得更加凶残暴戾,甚至杀死当初的组织者?从《画像》中走来的方木再次卷入戏剧性的杀戮之中,他他能否顶住这魔鬼般的仪式,让妄图改变别人命运的黑手现出原形?如果有掌控别人命运的机会,你会变成魔鬼吗?《心理罪:画像》一再模仿世界著名的连环杀手,在C市连续作出令人战栗的凶杀案,是心理扭曲还是痛恨社会?沉默寡言的推理天才方木不愿帮助警方破案,却发现自己还是被卷进其中。*后伏法的凶手被枪决之后连环血案仍然出现,而且更加残忍!是错杀好人,还是另有模仿?当无形的凶手将方木身边的人逐个暗害,他是否能挺过这崩溃的边缘?在恶魔终于露出马脚时,方木是否能在紧要关头准确地“画”出魔鬼真容?《心理罪:暗河》:公安局长亲手击毙杀害人质的劫匪,死者的尸体却不翼而飞。是骗局,还是更大的阴谋?当红女星神秘失踪,绑架者寄来的不雅影像暗藏玄机。千钧一发之时,如何破解那阻止灭顶之灾的密码?他,是携手并肩的战友,还是心怀不轨的豺狼?测谎仪前,老友叙旧瞬间变成斗智的战场;日夜轰鸣的冰柜中,是地狱般的景象;从未营业的浴宫里,除了站着死去的他,还有另一个微弱的心跳。荒凉寂静的山林里,绝望的呼救声只换来天地间心照不宣的沉默。遥远神秘的村庄,有富足的生活和空虚的灵魂。拯救、追逐、杀戮、觉醒,统统在那幽深阴森的所在上演。谁在说谎?谁已背叛?谁在那一千五百度的钢水里怒吼?谁在万劫不复的绝境中反击?方木是否注定会在命运的漩涡中,依旧选择善良、选择坚强?你的脚下有一条暗自涌动的河流,当所有的人都沉默时,那骤然汹涌的咆哮,你听到了么?

猜你喜欢

胜算
2025-05-13 9.6k
红雾
2025-05-13 3.2k
记一忘三二
2025-05-13 1.8k

所有评论

2023-05-04 12:51:41
0发表
几年前就在天涯的“莲蓬鬼话”追“画像”(个人认为,“心理罪”这个书名实在是太逊,远没有“画像”的韵味),后来因为要出版的原因,作者的更新越来越慢,越来越大的坑终于令我失去了追的兴趣。看见当当上有卖,勾起了久远的回忆,所以就出手了。认认真真地看完了,最大的感觉就是:作者真是可以执犯罪专家之牛耳也!!知识不可谓不渊博,思维不可不谓严谨,推理不可谓不丝丝入扣,让人欲罢不能。晚上12点多钟一个人看完的时候,还是感到有些害怕。但是后来冷静想想,方木真的破案了吗?他的推理真的起作用了吗?凶手顺顺利利、轻轻松松完成了6
2023-05-04 12:51:41
1发表
看了罪画像。看了方木的足迹。一步一步走来。心跟着他悬着又放下。好像。我在剧中活了起来。跟着他。难过。哀伤。思索。追溯。罪犯的心理剖析的相当精彩。着实让我着迷。作者在静静的一个夜里那样伏案写作时。会不会就是方木呢。。写着自己。写自己的感受。写自己的灵魂。写社会的悲凉。罪犯。杀人。连环。凶残。心灵的肮脏和丑恶。可是他们无非是无助动物的一种自救行为。。。悲凉啊。。。真的很悲凉。故事中短暂的爱情。女孩的坚持到离去。我们又能说些什么呢。。她真的已经做的很好了。只不过。他没有想到。爱一个人。要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有太多
2023-05-04 12:51:41
2发表
这本书的推理出发点和其他的一般推理有着很大的不同这是我觉得这本吸引人的地方虽然本人年纪不大读过的推理书不多但是一般的侦探小说都是从凶手犯案的手法动机还有证据来进行推理但是这是一本从凶手的心里进行探究的书从现场凶手留下的痕迹以及从被害人遇害的手法主人公就可以分析出犯人的外貌身份家庭背景甚至是成长中所有可能的遭遇看起来像是没有根据但是实际上却有是合情合理令我特别着迷的是每次当主人公说出疑凶的“画像”后我都特别期待他对这些推理的分析和原因我从他的身上了解到了推理不一定是我们常看到的那种特定形式而也是可以从犯人的
2023-05-04 12:51:41
3发表
通过推理犯罪心理而获得犯罪者的基本元素,从而预知罪犯的下一步行动.本书的主人公"方木"擅长的就是犯罪心理。有如"真人测谎机"般的方木面前,你的一举一动、每一个细微的心理反应,都逃不过他那双法眼;甚至嫌犯不在眼前,她仍然能根据蛛丝蚂迹推敲出对方的可能踪迹!令人胆寒的是,这位犯罪心理分析第一把交椅,竟有另一个人能与之相抗衡,而他却是个犯下累累血案的杀人凶手!凶手通过模仿历史上一系列著名的"连环杀手",并在每一次杀人之后,都留下下一次犯罪的线索.确实是中国推理惊悚小说中比较优秀的一部.当然做为一名推理小说的读者
2023-05-04 12:51:41
4发表
如题。本来可以评五星的!但作者在一些细节上刻意营造一种惊恐感觉反而变成了瑕疵:凶手把尸体拨皮,套在塑料人上,那是需要多高的外科手术水平啊!一个教师能做到吗?在推理小说中显然是不符合逻辑的。个人认为这只是为了增加恐怖感的伎俩。希望作者能参考一下老太婆的推理小说,那可是无懈可击的!恐怖感的营造要有个度,要经得起推敲!别忘了看这些推理小说的读者很大一部分是冲着逻辑推理方面看的哦。
2023-05-04 12:51:41
5发表
应该承认,作者对连环杀手是做了功课的,在故事中介绍了世界上有名的一些连环杀手故事及心理。整个故事的描述也还是引人入胜的。但是读到中间基本就可以猜出杀手是谁了,对于杀手的作案动机的解释略显牵强,对催眠犯罪的描述过于夸张。本书对成功还在于中国大陆这类的书很少,我们能接触到的大部分是国外翻译过来的。而本书将主人公置于校园这个特别的环境,为本书增色不少。可以读一读,但没必要捧的那么高。
2023-05-04 12:51:41
6发表
《心理罪》2007的一份惊喜。文/猫小九最早在《今古传奇》上读到的《心理罪》,我有些惊讶于作者对中外罪犯的了解,在我只知道杀了波兰斯基美丽妻子的“曼森家族”(文中做梅森)和开膛手杰克而已。随后,作为一个外行,我又开始赞叹他在犯罪心理方面的分析以及对犯罪现场描述的专业口吻。可以感觉出来,当作者在写作的时候是认真,并且抱着对读者和自己负责的心态写作,而不是为了应付匆匆google出数据,随便复制粘帖给我们,算草草了事。这点足以让很多自以为码字的人汗颜,同时也让我自己狠狠地自省了一番。小说由调查、追捕“强奸城市
2023-05-04 12:51:41
7发表
沉默寡言的法学院研究生,以一种少见的冷淡打量着周围的一切。然而,就在他周围,以他所在的校园为中心,一件件血案接踵而来……从理查德•拉米雷兹、哈罗德•希普曼、宫崎勤,到爱德华•盖恩、查理•梅森、托马斯•吉尔,还有绿河杀手,从数字1到数字7,一个个精心摹仿这些臭名昭著的连环杀人犯而制造的案件不断发生,最敬重的教授葬身火海,情同手足的室友反目相向,将他视为英雄的恋人无奈离去,始终站在他一边的警察成为凶手手中的筹码……其中还夹杂着喜欢把牛奶和血混在一起喝
2023-05-04 12:51:41
8发表
记得雷米曾说过,这是一座我的城市。是的。这座灰暗的城市,是雷米的。这座罪恶的城市,是雷米的。这座伤痛的城市,是雷米的。这座恐惧的城市,也是雷米的。他说,他总是躲在某扇窗户后面看书,那扇窗户的玻璃是这间办公室里唯一的一块茶色玻璃。从那扇窗户望出去,下午的城市呈现出一种怪异的灰色。他常常凝望着远处的高塔、树木以及那些来来往往的人群,猜测当时的城市,是否真的如他所见。他说,他会在公共汽车上板起面孔,看着车上车下的人们,看他们脸上的平静、喜悦、激动或者悲苦。他说,他会在路上驻足观看一些孩子在尘土中奔跑,倾听他们在
2023-05-04 12:51:41
9发表
剛開始看的時候是帶著好奇心去看的,並沒有真正想要看的欲望,抱著打發時間的態度。慢慢地在第一個案件進行到一半的時候,我開始對這個沉默寡言的男主角的過去充滿了好奇,前後聯係大概想到他曾經也是一個被害人,而且那個罪犯是他的朋友,在親手謀殺了身邊的校友和朋友后,又打算將他一併殺死。於是帶著這個好奇心,繼續看下去,心中越來越佩服這個有著坎坷遭遇,卻内心如此堅強的主角。不管是在被所有人獨立的情況下,還是最後的危難關頭,以及用自己的方式結束了罪犯的生命,這些都讓我感到很佩服。也很佩服作者對人物的描寫如此的細膩,每個人物
2023-05-04 12:51:41
10发表
看过暗河,回头看画像,依然是手不释卷,一气读完。古龙说:爱使一个人变得伟大,嫉妒会杀死自己。嫉妒不但会杀死自己,更会伤害别人,极端的嫉妒就是变态,是精神病了。孙普是嫉妒。一个人要有平和的心态,不能过分自以为是。孙普过于的自以为是。只要有人的地方,伤害就不会停止。上帝对人类失望是可以理解的。卑劣的人性对善良的人们是一种灾难。就像朱德庸说的那样:每个人都有病。
2023-05-04 12:51:41
11发表
对于推理小说来说,有本格推理、社会派推理、和心理推理几类。本格推理比较杰出的作品多集中在日本,如羽田庄思的小说,日本也因本格推理跻身世界推理小说的前列。本格推理小说在写法上多注重犯罪手法,作者会给读者出一道推理题,读者根据作者提供的线索来猜犯罪过程是如何发生的,不少西方推理作品也属本格推理,像脍炙人口的《东方快车谋杀案》,甚至推理小说的杰作“福尔摩斯”系列也有此倾向。相对的,社会派推理多注重杀人动机,由案件引出社会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诸如政治腐败,性别、种族歧视等社会性问题,代表作家如松本清张。作为推理小说
2023-05-04 12:51:41
12发表
雷米的文不能用一句两句可以评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首先,作为一部小说,他悬念十足,生生地吊足了读者的胃口,不看到最后绝猜不到故事的结局,而看到最终时那种云开雾散的畅快心情也是无以言语的!其二,雷米是个专业性极强的作者。能写出如此具有专业水平的小说真属不易!他对人物性格、心理的描写刻画,对案件侦破的敏锐思路,也说明他学识的广泛。其三,雷米的文风另类。一般年轻作者对这种血腥残酷的场景很难下手,也不容易写好,可是他用令人心悸的手法描写出了一桩桩犯罪事实,也向众人敲响了警钟,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人的心理健康
2023-05-04 12:51:41
13发表
在我所有已经看过的小说里,再没有一本是像这本一样被我在阅读时做了如此多记号的。一直就对心理,犯罪,刑法方面的知识特别感兴趣,虽然我不太适合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但作为一个兴趣一直保留着。也许我看过的关于犯罪心理的书不太多,但无疑《心理罪》是所有我看过的相关书籍中最棒的,我简直是废寝忘食着读完的,快结束的时候又很舍不得,阅读的过程也很有参与感。当乔教授失踪的时候,我开始怀疑孙老师,于是又翻回前面的内容,将所有孙老师出现过的场面重新读一次,并做了记号……总之,很长见识,很长见识,迫不及待去看下一部!
2023-05-04 12:51:41
14发表
其实对于雷米老师的这本书,我可以说是热爱。因为实在是太好看了事件一环接一环,每个案件的衔接性也很好。但是就整整因为前面写的很好,导致后面结局处理得有点粗糙。还有方木的感情部分。写到后面,当孙老师一出场,整个故事的真相就浮出水面,就是这里,孙老师开始浮躁,但是在前面的作案手法可以看出,他应该是一个很淡定的人,突然急躁起来导致他的失败。而方木到最后因为他逞强,间接导致乔老师的死亡。因为他没有想到应该先去找警察。所以看到最后,我很心痛,因为乔老师的死,孟哲凡的死。并不是我同情其他人,只是这两个人令我感到莫名的心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