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增广贤文》
:

《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中华诗文鉴赏丛书古诗词学生工具书注音释词无障碍阅读》

PDF

作者: 傅德岷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ISBN: 27881441

作者简介:

傅德岷生于1937年,四川省崇州市人,重庆工商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散文理论家,终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2),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91),重庆市(直辖后)首届中国现当代文学学术带头人(2000)。先后在西南师范大学、渝州大学、重庆工商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从事中外散文和传统文化研究40余年,已出版学术专著《散文艺术论》(获2008年全国第三届冰心散文奖)、《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中国古代散文流变史稿》《外国散文流变史》《中外散文纵横论》《新时期散文思潮概观》,长篇小说《魂荡华蓥——“双枪老太婆”前传》《脊梁——保路护国草莽英雄传奇》,长篇纪实文学《砥柱中流——大韩民国金九主席在重庆》,普及读物《中外散文名篇鉴赏辞典》等著作60余部;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作品获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教育部等五部委颁发的“奋发进步文明奖”一次,全国“金钥匙”优秀图书二等奖一次,四川省人民政府和重庆市人民政府社科优秀成果二、三等奖共八次。

内容简介: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诗的国度。唐诗是中国诗歌之*,可谓名家辈出、精品如林、盛况空前、后难为继。唐诗以其卓越的思想性、艺术性永载中华诗歌艺术史册,流芳百世。

唐诗是在既继承前代传统,又大胆革新、勇于创造的基础上繁荣昌盛起来的。唐帝国建立后的*初三十多年,诗坛上仍弥漫着梁陈余风。武则天当政时期,王勃、卢照邻、骆宾王、沈佺期、宋之问和杜审言等陆续登坛。经过他们的努力,唐诗的题材和主题由宫廷的淫靡改为都市的繁华和正常的男女之爱,由台阁应制扩大到江山之美和边塞之情,风格较为明快清新。同时,初唐诗人陈子昂提出以复古为革新的主张,冲破了齐梁以来宫廷文学的苑囿,恢复了汉魏的传统,重新使诗歌与社会政治结合起来。陈子昂从汉魏风骨中汲取素养,为唐诗开辟了一条健康的道路。他把握住对超现实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执着这一基本矛盾,用新的语言和形象在诗中加以表现,上承阮籍、曹植,下开李白、杜甫。

从玄宗即位起的半个世纪为盛唐时期。这一时期,因不同的生活道路与不同的生活态度,诗人们或者成为高蹈的退守者,如孟浩然、常建、储光羲等;或者成为热情的进取者,如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等;或者因时变化,两者兼之,如王维等。盛唐诗人在其创作中都散发着强烈的浪漫气息。高蹈的退守者在其诗作中多以隐士为代表人物形象,表现为希企隐逸,爱好自然,借以反映诗人淡泊宁谧的心境;热情的进取者多以侠少为代表人物形象,表现为追求功名,向往边塞,借以反映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前人所谓“盛唐气象”,在很大程度上,指的就是他们这种富于浪漫气息的精神面貌。

安史之乱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界标,也是唐代文学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乱前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和乱后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双峰对峙,在诗歌创作方面,显示了盛唐之所以为盛。李白热爱现实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对其中不合理的现象毫无顾忌地投之以轻蔑。这种已被现实牢笼束缚但不愿意接受,反过来却想征服现实的态度,是后代人民反抗黑暗势力与庸俗风习的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这也就是李白的独特性,和杜甫始终以严肃悲悯的心情注视、关心和反映祖国人民的命运那种现实主义精神是相反而相成的。杜甫以积极的入世精神,为国家的安危、人民的哀乐而歌唱。杜诗的认识作用、借鉴作用、教育作用和美感作用都是旁人难以企及的。这就是后人尊李白为诗仙,尊杜甫为诗圣的理由。

代宗大历时期(766—779)的诗人,生活在一个遭受了极大破坏以至物质精神都贫乏的社会里。这一时期,钱起、李端、韦应物、司空曙、卢纶、戴叔伦、李益等的作品,着力于时序的迁流、节物的变化、人事的升沉离合等方面的描绘。其中,韦应物之澄澹、李益之悲慨,尤为后人所称赏。宪宗元和时期(806—820),一度中衰的诗坛重又兴盛。此时期有两个源出于杜甫的诗派:一派以白居易为首,元稹、张籍、王建、李绅等为代表,对杜甫的继承侧重于敢于正视现实、抨击黑暗,并努力使自己的语言更通俗流畅、生动感人。另一派以韩愈为首,孟郊、贾岛、卢仝、李贺等为代表,继承了杜甫在艺术上刻意求新、富于创造性的精神,多写险怪、幽僻、苦涩、冷艳,且以散文句法入诗。文宗到宣宗(827—858)的三十余年里,*为活跃的诗人是杜牧和李商隐。杜牧出于杜、韩。他将清新峻拔熔为一炉,表达诗中较为丰富的政治抱负和激情。李商隐长于七律。他以精心的结构、瑰丽的语言、沉郁的风格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宗国之哀。懿宗即位至唐亡(860—906),诗人不少,成就不大。

诗本以言情,情不能直达,寄于景物,情景交融,故有境界,似空而实,似疏而密,优柔善入,这正是唐人之所长。唐诗以情景为主,即叙事说理,亦寓于情景之中,出以唱叹含蓄。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唐诗之美在情辞,故繁丽丰腴,而贵雍容秾华,兴象华妙。唐诗堂庑阔大,声调高亮谐和,深情远韵,一唱三叹之致。

唐诗盛美并臻,千古流传,脍炙人口,受到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喜爱。《唐诗鉴赏辞典》正是我们在学习、借鉴前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博采众长,网罗唐代名家各种流派杰作四百多首,精华毕呈。本书编撰体例安排除原诗外,特有诗人简介、注释、鉴赏及插图。“诗人简介”力求言简意赅;“注释”疏通诗义,求其简洁准确;“鉴赏”文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优美精当,有助于读友掌握原诗的美学内涵,陶冶性情;适量的“插图”则以视觉形象与诗境交相辉映,触发读友的通感。另外,我们还汇编了精当实用的附录。其中,“诗体诗律词语简释”能为读友提供一条了解中国诗歌体律常识的捷径,而“名句索引”则能让读友在*短时间内鸟瞰唐诗之千古绝唱,可谓事半功倍。愿我们精心编撰的这部《唐诗鉴赏辞典》,能帮助读者朋友们更好地欣赏唐诗名篇佳作,领略唐诗的隽永神韵。

词的全名是“曲子词”,原是配合隋唐以来燕乐(燕,同宴。因常在宴会上演出,故名)而创作的歌辞。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说:“词曲本不相离,惟词以文言,曲以声言耳。”后来由于大量学赡才富的文人纷纷作词,词作为配乐的辞语的附庸意义逐渐淡化,作为一种韵文体裁的文体意义渐占上风而终于普及。

20世纪初在甘肃敦煌莫高窟藏经石室中发现的“敦煌曲子词”,主要是唐代(兼有五代)的民间创作。现存*早的文人词,当属盛唐诗人李白的《菩萨蛮》和《忆秦娥》。及至中唐,倚声填词遂成风气。晚唐五代时,填词之风愈扇愈炽,词这一新型的文学样式也基本成熟了。

宋代为我国词之*盛世。进入两宋后,由于创作队伍的不断壮大,创作视野的不断开阔,创作技巧的不断变新,这一时期的词坛气象鼎盛,盛美并臻。

北宋前期,词坛上呈现着贵族词与市民词,雅词与俚词,小令与长调双峰对峙、二水分流的局面。贵族词的代表人物是晏殊、欧阳修。他们都官至宰辅大臣,词作侧重于反映士大夫阶层闲适自得的生活以及流连光景、感伤时序的情怀,词调以小令为主。词风近似南唐冯延巳,辞笔清丽,气度闲雅。晏殊的幼子晏几道也擅长小令,与其父并称为“二晏”。他因由贵公子而降为寒士,亲身经历了人世沧桑,故其词沉痛,胜于乃父。市民词的代表人物是柳永。其词作多描绘都市风光,传写坊曲欢爱,抒发羁旅情怀,内容略丰富于晏、欧,语言也俚俗而颇合市民阶层的胃口。柳永精通音律,长期混迹秦楼楚馆,与乐工、歌伎密切合作,创作了许多新腔,其中大多数为慢曲长调。

宋词至于柳永,完成了*次转变,即词体形式的解放。而拓宽词的意境,扩大词的表现功能,使词能像诗那样自由地、多侧面地表达思想感情、观照社会人生,为更有积极意义的第二次转变,即“豪放派”的兴起。

“豪放派”的发轫之始,严格说来应追溯到与晏、欧、柳同时的范仲淹。其所作边塞词写边塞风光、军旅生活,悲凉慷慨,不过对当时的词风未见影响。北宋后期,王安石在创作上一方面步武范仲淹,另一方面向词须合乐的世俗观念发出了挑战。然而在打破束缚词的音乐枷锁这一点上,“豪放,不喜裁剪以就声律”(宋陆游《老学庵笔记》)的苏轼走得更远。他以洒脱旷达之气入词,只把词当成一种句读不葺的新体诗来作,对词体的内容大胆革新。他在词里怀古伤今,论史谈玄,抒爱国之志,叙师友之谊,写田园风物,记遨游情态……真正做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苏轼打破了“诗言志”而“词传情”的题材分工,扩大词的歌咏范围,不仅延长了词的生命,并使其获得新的发展,是“豪放派”当之无愧的奠基者。

就艺术风格而言,大体说来,重视音乐关系者词多婉约,不受束缚者词多豪放。“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北宋晚期,“豪放派”名家继苏轼后有晁补之和黄庭坚,“婉约派”名家则有秦观、周邦彦及贺铸。由此可见,北宋后期词家一般都令慢兼长,词作雅俗共赏,这一时期词坛的分野,转而表现为“婉约派”与“豪放派”的两军对阵。

南宋前期是剑与火的时代、血和泪的时代、恨共仇的时代。面对国家的危亡,民族的耻辱,人民的苦难,有正义感的词人纷纷高歌抗战,高歌北伐,不约而同地向“豪放派”聚集。唐宋词*光辉的一页,就是由这批爱国词人饱蘸着自己沸腾的血液写成的。*早的爱国词作者包括李纲、岳飞等在抗金前线上的著名将相。张元干及晚些的张孝祥则是爱国词人中创作成绩较大的两位。而怒澜排空的南宋爱国词潮,至辛弃疾出上升到了*。他那横戈跃马、以恢复中原为己任的豪情壮志,那因受昏庸无能的统治集团压制、排挤、打击,长期郁积而成的满腹不合时宜,时时处处,一触即发,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他干脆进一步解放词体,将散文句法侵入词的领地。与辛弃疾同时的爱国词人,长者有陆游,平辈有陈亮,后进有刘过。

南宋前期,“婉约派”有一位出类拔萃的女词人李清照。她的一生及创作横跨两宋,词作多深婉沉痛,离愁别恨与国破家亡、流离颠沛之苦撼人心魄。“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清沈谦《填词杂说》),此语颇能道出李清照的艺术造诣。

南宋词坛,前期激于爱国热情,多表现为壮怀高唱,及末期大势已去或为亡国遗民,但有哀感低吟而已。慷慨愤世的词人和感喟哀时的词人时间略有先后,然亦互相交错。因各人处境不同,性格不同,故词风亦各异。南宋后期感喟哀时的词人,举其名家则前有姜夔,后有张炎,其间史达祖、吴文英等对故国河山之恸表现较少,似渐习惯于偏安之局。姜夔和吴文英都精通音律,各自创制了不少新腔,他们的词都恪守“婉约”宗风,以言情咏物为主。

综观之,宋文人词的创作,除了对离别相思、婚恋生活、冶游狎邪、歌舞宴乐、都市风情这类带有香艳绮丽色彩的内容题材的表现之外,还从自然世界里的春夏秋冬、山川湖泊、风花雪月、鸟兽虫鱼、名胜古迹,到社会人生中的风土人情、社交友谊、宦游羁旅、旷放闲逸、幽默谑趣,从乡村风物到宫廷幽秘再到边塞军旅,从历史时空到梦幻天地再到艺术世界,涉及各个文化层面和生活领域。

宋词美不胜收,千古流传,脍炙人口,受到一代又一代读者朋友的喜爱。《宋词鉴赏辞典》正是我们在学习、借鉴前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博采众长,网罗宋代名家各种流派杰作四百多首,精华毕呈。本书编撰体例安排除原词外,特有词人简介、注释、鉴赏及插图。“词人简介”力求言简意赅;“注释”疏通词义,求其简洁准确;“鉴赏”文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优美精当,有助于读友掌握原词的美学内涵,陶冶性情;适量的“插图”则以视觉形象与词境交相辉映,触发读友的通感。另外,我们还汇编了精当实用的附录。其中,“词牌简介”能为读友提供一条了解词牌常识的捷径,而“名句索引”则能让读友在*短时间内鸟瞰宋词之千古绝唱,可谓事半功倍。愿我们精心编撰的这部《宋词鉴赏辞典》,能帮助读者朋友们更好地欣赏宋词名篇佳作,领略宋词的幽深情韵。

所有评论

2023-05-04 12:51:41
0发表
唐诗宋词鉴赏词典以历史先后顺序为线索,收录有影响诗词人作品,注释和鉴赏也很全面,超喜欢,有收获
2023-05-04 12:51:41
1发表
特别好,内容好,外表也好摸着也舒服。里面也有图
2023-05-04 12:51:41
2发表
诗词收录内容丰富,鉴赏深刻有趣,适合小孩大人一起阅读。
2023-05-04 12:51:41
3发表
物流很给力,很好。
2023-05-04 12:51:41
4发表
物流快,总体满意
2023-05-04 12:51:41
5发表
内容还不错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