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作家》

作者简介:
胡里奥·维亚努埃瓦·张(JulioVillanuevaChang):西语文学杂志《黑牌》(EtiquetaNegra,英文名BlackLabel)的创办人和总编。出生在秘鲁一个混血家庭,有中国血统。早年学习教育学,后转做作家和编辑。他现在同时任教于由作家马尔克斯创办的哥伦比亚新新闻学校,致力于训练年轻的作家和记者。他本人的非虚构作品也广泛刊登于西语报刊杂志。
廖晓玮:新媒体微在副主编,西班牙语专业毕业,最终跳入了媒体圈。曾在加泰罗尼亚电视台任记者助理,空闲时翻译英语、西语的文学作品。合作翻译出版过《奥威尔信件集》。
文珍:中山大学金融专业学士,北京大学文学创作与研究方向硕士。发表小说、散文若干,曾获第五届老舍文学奖、第二届西湖新锐文学奖等。出版小说集《十一味爱》《我们夜里在美术馆谈恋爱》。
任瀚:1984出生于天津,2011年毕业于法国阿尔松别墅国立高等艺术学院。曾在巴黎LessIsMoreProjects画廊、北京C-空间、LAB47空间举办个展。同时他也是再生空间计划的联合创始人,组织艺术家在非展示空间(如废墟、居住空间)进行创作和展示。
李静睿:记者、作家,生于四川自贡,毕业于南京大学,曾供职于《新京报》。著有随笔集《愿你道路漫长》、短篇小说集《小城故事》等。
孙中伦:1994年生,现于洛杉矶PomonaCollege读大四。《定西孩子》是他在大三休学一年的旅途中所写。
廖伟棠:1975年出生,诗人、作家、摄影家。居香港,曾居广东、北京、意大利。1990年开始写诗,出版诗集《少年游》《野蛮夜歌》,散文集《花着身》、《衣锦夜行》,评论集《反调》、《波希米亚香港》、《游目记》,摄影诗文集《寻找仓央嘉措》以及小说集、摄影集等二十余本。曾获香港青年文学奖,香港中文文学奖,台湾 中国时报 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花踪文学奖及香港文学双年奖,香港艺术发展奖2012年年度作家,获邀参加鹿特丹国际诗歌节、台北国际诗歌节等。
孔亚雷:1975年生,著有小说《不失者》、《火山旅馆》,译有保罗·奥斯特小说《幻影书》,莱昂纳德·科恩诗文集《渴望之书》等。他住在莫干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
邹波:专栏作家。曾任《经济观察报》设计总监、《生活》杂志采访部主任等职,出版有《书与画像》、《现实即弯路》等。现居加拿大。
马云华(FilipNoubel):文化评论人、作家、译者。因父(捷克人)母(法国人)工作关系,幼年在前苏联度过,并曾在东京、巴黎、布拉格和北京学习生活。在多年媒体和国际组织工作之后,目前致力于在亚洲和欧洲撰写书评、采访和翻译作家作品,推动跨语言文学推广和传播。他相信,阅读是使我们 生而为人 的方式。现居布拉格和北京,通晓十种语言。目前在学阿拉伯语。
郭玉洁,界面 正午故事 主笔,曾任《生活》、《单向街》主编,路透中文网、纽约时报中文网、彭博商业周刊等专栏作家。现居上海。
云也退:本名章乐天,作家,书评人,腾讯大家2013年度致敬作家。并译有爱德华·萨义德《开端》、托尼·朱特《责任的重负》。
吴瑶:美国密歇根大学公共政策学院研究生,长期关注环境与气候变化、国际关系等领域。曾任《南方都市报》驻京记者,翻书党,冷知识爱好者,在《东方历史评论》、 政见 网等开设有书情专栏。
内容简介:
1.装帧全新改版,智识青年们的挚爱书——单向空间和理想国联手出版的《单读》一直是智识青年们的挚爱书。此次全新改版,封面和装帧设计复归传统,回到一张报纸的制作工艺,同时保持着一本杂志的广泛趣味和一册图书的内容深度。整个封面由一张报纸折叠而成,正面是整本书的精选内容和词句;背面展开则是青年艺术家任瀚的实验摄影作品,也可作为一张独立海报收藏。
2.坚持深度阅读,中文世界里的 全球青年思想策源地 ——为了适应深度阅读的节奏,此次改版,内文版式也做了局部调整,同时增加了中英文对照的目录。全新的设计代表了这本书一直以来的审美趣味和思想追求,致力于打造中文世界里的 全球青年思想策源地 。
3.持续关注当代社会变迁,回应新时代的老问题 写作最终让我们更自由吗? ——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写作者,讲述他们各自关注的其他作家的故事。
4.寻找那些消失的作家——许知远在瓦尔登湖的湖畔,与移民美国的哈金谈天;马尔克斯的学生采访马尔克斯的牙医;北京的青年作家文珍沿着张爱玲的晚期写作追根溯源;单读主编吴琦见证了美国作家何伟在中国演讲的火爆现场;旅居伦敦的晓宇远赴秘鲁重访左翼诗人……
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