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明代谚语
:

《红尘大梦,浮世成伤:萧红传》

PDF

作者: 桑妮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ISBN: 9787550010857

作者简介:

桑妮,原名张广慧,山东济宁人,水瓶座女子。知名女性传记文学作家。因热爱历史上那些芳颜傲骨的女子,一提笔便忍不住向她们的来处追寻。已出版《民国女子:她们谋生亦谋爱》《你是我眉心未完的诗:李清照和她的情花词》《他给的寂寞比甜蜜多:张爱玲一个人的城池》等。文笔清艳缠绵,立意悲悯有爱,“愿以比雨还轻的文字,写尽比花还美的女子”。

内容简介: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呼兰河传》

在张爱玲热之前,最被中国人瞩目的女作家是“文学洛神”萧红。她23岁写出《生死场》,立刻蜚声文坛;30岁写出《呼兰河传》,首开中国“散文化小说”之先河,迅即成为一代文学经典。她的文学天才,正如自己后院里那些花草,恣意纵横,烂漫自然。

而天才如她,却有着惊人坎坷的一生。她少年丧母,18岁又失去了最疼爱自己的爷爷。一生与汪恩甲、萧军、端木蕻良等三个男人有过情感纠结,而每一次跟新的恋人在一起时,都怀着上一个恋人的孩子;在文学之路上受到鲁迅的大力提携,成为鲁迅家的常客,却浑然不知许广平对自己的真实感受;32岁,她病死于香港,死前,病床前没有一个亲人……

萧红一生都追求着爱,甚至是一点点微薄的暖意,但热闹的红尘,惊世的天才,对她来说,终究是一场大梦……

猜你喜欢

红墙大事
2025-05-13 7.8k
追问
2025-05-12 7.2k
文学回忆录
2025-05-13 2.5k
即兴演讲
2025-05-13 1.4k

所有评论

2023-05-04 12:51:41
0发表
知道桑妮是专给女作家作传的,还没看过她的书,这是第一本。
2023-05-04 12:51:41
1发表
萧红,这个鲁迅“最好的学生”,究其一生,却与三个男人纠缠不清。想起来,还是在呼兰河那里,在温暖的祖父那里,她才寻得了一些人生最初的清澈记忆。也只有在祖父的花园里,她有了一方属于自己的天空。一个女人,是脆弱是坚强,但最后她也能只能远远向上凝望曾经排斥她的故乡。
2023-05-04 12:51:41
2发表
一生漂泊贫病,两个爱人离散,男权社会下苦苦挣扎,乱世战争中默默坚守,为文字打造一片清净天地,东北皑皑白雪还一世凄美英姿,身为女人,最痛快最不幸,被始乱终弃,寂寞清冷纠缠,太多太多笔下未尽的思想,留半部红楼遗世独立,不甘,不甘。
2023-05-04 12:51:41
3发表
其实主要是看了下萧红的人生经历关于作品评论的部分没仔细看。她是个可怜孤寂的女人。“郎华仍不回来,我拿什么来喂肚子呢?桌子可以吃吗?草褥子可以吃吗?”冬天没有穿出门的厚衣服。她有着从一个男人的困境中转到另一个男人的更大困境中的本领。
2023-05-04 12:51:41
4发表
萧红的一生,人和心都是居无定所、漂泊不定。萧红本人大概也是不很关注时事的,生于乱世也只能被战事所裹挟着前进。改不了依附于男人的性格,偏偏人生中遇到的男人大多靠不住,能支持他的友人如鲁迅、丁玲一类,又不能常伴左右,人生大约也可用“悲辛无尽”四字来概括。
2023-05-04 12:51:41
5发表
呼兰,哈尔滨,北平,青岛,上海,日本,武汉,重庆,临汾,香港,一生辗转,屡遭遗弃,孤寂热烈,身心飘零,「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为我是一个女人」感情色彩和萧红立场太严重,想象悬疑猜,煽情和主观。
2023-05-04 12:51:41
6发表
都说情深不寿,慧极则伤,但颠沛流离的窘境里,作谦谦君子几人能够?何况娜拉或者萧红有追求自由的意志,却没做好对自由的负担,这一点左棍丁玲投靠组织,还是张爱玲独自承担都来得成熟。叹萧红的才情,叹她的游移,叹她追求无力负担的自由,叹她在乱世的漂泊没有一个真正的家。
2023-05-04 12:51:41
7发表
作为一个女人,萧红困苦而充满谜团,临终前,她说,“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却是因为我是个女人”。作为一个作家,萧红归为“左翼”却并非因为她的政治行动,她的理想真的只是好好写作。在大家都忙着搞抗战文学的时候《呼兰河传》一出竟被当成对革命理想的背叛,也就是这样的文字,最终留下来被我们反复阅读。
2023-05-04 12:51:41
8发表
白天时偶尔听到一句"要与大多数人一样地活着"以批判不安份者。然而大概有些人只是默默沉寂成了一个"不安份的人",一个小人物的大格局,其实他们什么也没做,只是遵从着内心。写的人太爱萧红了?
2023-05-04 12:51:41
9发表
其实我觉得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极度渴望而‘饥不择食’,贪图一点身体上的温暖和自己给自己的一点精神上的安慰却发现无人愿意将就
2023-05-04 12:51:41
10发表
桑妮是萧红的超级粉丝,于是有了《红尘大梦,浮世成伤》这本萧红传,萧红的《呼兰河传》“如大河般的开阔,浩荡,舒缓,然而流动的依然是无尽的伤怀。”萧红真是个奇女子。
2023-05-04 12:51:41
11发表
要是从才学识三者来评价,此书偏重前两者。当读到说边城才子气和观光客味道,真的是要拍案了。最让萧红的形象清晰起来的却是她在香港卧病在床时给柳亚子打电话的事。突然觉得还是文学史好啊,“东北作家群”几个字就概括了,好像他们一直活在东北一直在写土地和水深苦热中的人民。
2023-05-04 12:51:41
12发表
看到萧红不由得想到张爱玲。一样的红尘,一样的才气不让须眉,一样的让人爱怜。命运多舛的萧红实在让人难以想象,那个年代的她是怎么熬过来的呀。
2023-05-04 12:51:41
13发表
在看这本《红尘大梦,浮世成伤:萧红传》我也曾看过其他写关于萧红的书籍。在那个乱世不停漂泊的她,在情感中起起伏伏未有幸福结局的她,厌恶父亲家族却无法逃离的她。萧红,她这一生的悲情的,那在乱世是寂寞的。一生凄苦,直到死,她还在说着不甘、不甘……不甘心的女子,有才情却苍凉了一生。其实在那个乱世,大多数的人都是一样的过着动荡的生活。她所尊敬的老师——鲁迅先生也是一直的被通缉着。不过,相比于她文学书被称为丁玲第二的她,一生渴望爱情,一再用心去爱却一再被伤得偏体凌伤更让人心疼。因为她是女子,是一个一生遍尝了世味杂苦的
2023-05-04 12:51:41
14发表
写萧红之前,一定得先说说萧军。萧军原名刘鸿霖,1907年7月3日出生于辽宁省锦州市义县沈家台镇下碾盘沟村(现锦州市凌海所属大碾乡),原名刘鸿霖。笔名除萧军外,还有酡颜三郎、田军等。他的名字与“萧红”相配,合起来是“小小红军”的意思。1934年10月萧军创作了著名的《八月的乡村》。《八月的乡村》的出版不但显示了抗日文学的实绩,也奠定了萧军在文坛上的地位。从此,他与萧红成为“东北作家群”的著名代表。你可能会问我大段介绍萧军有何用意,因为萧军就是俺家乡的人,所以俺得隆重推出。1995年的时候,俺还随着当地的新闻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