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德十年》

作者简介:
季羡林生于1911年8月,山东清平(今临清市)人。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德文。1935年秋入德国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在德期间,发表论文多篇,获得国际学术界高度评价。1946年回国,受胡适、傅斯年、汤用彤三位先生之聘,为北京大学教授,主持创办东方语言文学系。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78年后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期间还先后担任过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等。季先生的学术研究领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语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罗文译释、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较文学、文艺理论、东方文化、敦煌学等,范围之广,国内外罕见。他的100多部著作已汇编成24卷《季羡林文集》。他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神州文化集成》、《东方文化集成》等大型丛书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内容简介:
《留德十年》编辑推荐:季羡林先生是著名的语言专家、佛学家、印度学家、翻译家,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研究专家,作家,在佛经语言、佛教史、中印文化交流史、印度文学和比较文学等众多领域,成果丰硕,著作等身,是国内少数几位被誉为 学术大师 的学者之一。
同季老的学术成就相比,他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成就很容易被忽略。其实季老的文学创作一直伴随着他的学问,是他学问生命的另一种形态。季老的文章,尤其是散文,文笔清新、平实又饱含深情。
《留德十年》记述作者负笈德国的经历。哥廷根是季老除了济南和北京之外,待的时间最长的城市,就像是他的第二故乡。季老对那里的每一座建筑,每一条街,甚至一草一木都产生了无法言说的亲切感,落为文字,则能让人感受到柔软的笔触。
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