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

我与父辈

我与父辈 PDF

作者: 阎连科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12-3

ISBN: 9787214079176

页数: 223 页

作者简介:

阎连科,一个低调的备受争议的当代作家。著有《日光流年》《坚硬如水》《受活》《风雅颂》《北京,最后的纪念》等作品。曾先后获第一、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第三届老舍文学奖和其他国内外文学奖项20余次。

内容简介:

《我与父辈》从自己的童年开始写起,把人们带回到上世纪那个充满贫穷和饥饿的年代,讲述了生活在偏僻农村里的父亲、大伯、四叔坎坷而平淡的一生,以及自己艰辛的成长经历。当然,除了对那段沉重历史的回忆之外,阎连科用更多的笔墨讲述了父辈对子女浓浓的亲情,讲述了自己在温暖的亲情之下获得的滋养,以及对这种亲情的真诚感恩。经历过的人读这长文会有一种共鸣;而没经历过的人,却有一种警醒与启迪。

猜你喜欢

胜算
2025-05-13 9.6k
红雾
2025-05-13 3.2k
记一忘三二
2025-05-14 1.8k

所有评论

2023-05-04 12:51:41
0发表
喜欢窝藏系列,喜欢新版设计的封面,包括阎连科的这部《我与父辈》----低调的暗花,纠纠缠缠,就像那些复杂而隐晦的心情。阎连科曾经评述中国小说未来将走向“神实主义”,对这个观点的疑惑以及那些透着古怪风格的难受,导致他的小说总是因为或沉重或变异而让人提不起勇气和力量去阅读。相反他的散文作品,比如《北京,最后的纪念》和手上这本《我与父辈》,因为多是亲历,又有许多零距离的真情实意在其中,于是也显得亲近、易于理解和被人接受。《我与父辈》是自家往事的回忆录,基本跳过了文革,而集中书写困难重重的八十年代,有自己的事、有
2023-05-04 12:51:41
1发表
阎连科的作品,很文学,是我喜欢的风格,不过上次读到的《北京,最后的纪念》虽然不失厚重与深刻,却终免不了有些纠结,大量的植物知识有些脱离了阅读的快感,于是有些篇幅难免走马观花。然这本《我与父辈》却是深深地吸引着我,文字的质朴与真挚,字字句句足以引人动容,这是孩子对父亲的忏悔,这是后辈对故人的缅怀,这些感受,仿佛是自我们自己的胸中涌出,于是以一颗虔敬的心来阅读。作家回顾了自己成为作家之途的点点滴滴,正是那些微小而不易觉察的时刻,造成了今日的他。领桌一个城里的女孩子带来的冲击,偷偷阅读《红楼梦》带来的快乐,知青
2023-05-04 12:51:41
2发表
那些关于过去的回忆评《我与父辈》人类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珍存的回忆了,那些回忆不是喜忧参半的现在,也不是虚无缥缈的未来,而是在岁月的蹉跎中,在经历生活的刻蚀下,留下的自己独有的经历和关于人生特有的感悟。那些美好的东西很难用言语表达,因为语言根本无法承担那么厚重的美好,但是当有人用言语能触动我们感情的,我们也会倍加珍惜那些言语。我们每个人长大成人建立家庭以后,都会多多少少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的成长经历,想想我们的父母家长前辈给予我们的所有,在这本《我与父辈》中,作者回忆了自己的经历,回忆了他的父亲、大伯和四叔三位
2023-05-04 12:51:41
3发表
文Shirleysays读阎老师的第一本书是《受活》,被喻为“中国当代狂想现实主义”的奠基之作。从小说的体例到语言,均别出心裁,是本有意思的小说。《我与父辈》回归到写作的本源,阎连科得老老实实地写散文了,没有什么花哨可言,依真情实感写作就好。现在读的是江苏人民出版社的新版,内容没读出什么新处。封面设计倒有喜感,一片繁花,绿得妖娆。与之前封面是一片土地的云南人民出版社的相比,就像阎老师对城乡差别的形容,繁花过得的是生活,土地过的是日子。我是第二次读这本书。上次读时还有个小插曲,在某著名图书网站购买“土地”版
2023-05-04 12:51:41
4发表
收到这本书的时候离2012年的母亲节不远,而当时,我正在读《有一天,妈妈老了》,读它,泪几乎没有断过,想到自己的母亲,心中只有疼痛和后悔。而对于早母亲一年走了的父亲,其实我的心里更是要亲近些,十三年来,每每记起父亲生病时的样子,仍是痛哭而不能自已;梦里仍是常常见到病重的父亲,而我就那样担心着他的离去……阎连科是一位饱受争议的作家,好在我一直喜欢他的每一部作品和发表在《小说月报》上的每一个中短篇,在在阅读《我与父辈》之前,刚刚读过他的《北京最后的纪念》,而这两部作品或许算得上是阎连科最不被争议的作品了,尤其
2023-05-04 12:51:41
5发表
父爱如山,这是我在看了很多关于歌颂母爱的伟大之后,看到关于《背影》最简短的评论。那时还小,而且和妈妈一起常年与爸爸分隔两地。即使最后随军到了北京,和爸爸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之下,也很少与爸爸交流,或许是因为他工作太忙,经常不着家,或许是军人的缘故,那时印象之中的爸爸是严肃的、不苟言笑的。虽然经常有人问我,你和爸爸妈妈哪个亲,我会回答说都亲,但是私下来总是会想,和妈妈相处久了,经历多了,应该是和妈妈更亲吧。之前看了阎连科《北京,最后的纪念》虽然感情上会觉得稍稍有些矫情,但是文笔的细腻与温情却是很喜欢的。而这本《
2023-05-04 12:51:41
6发表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腰封上的一句话让我茫然了好长了时间,最具争议作家的最不具争议作品。这个人他写了什么,竟然被称之为最具争议,上网一搜,《风雅颂》竟然是他的作品。还记得大学一年级还是二年级的暑假在家里和古代文学老师聊天,很郑重的提到了这本书。虽然这显然是一部现代小说,可是我还是与古代文学老师聊的,毕竟因为不管是老师,还是我都没有真正读过这本书,所以泛泛几句后,话题也就转到了别的上面,但这本书的基本梗概还是有印象。如今一晃几年过去了,再看网上的评论,才晓得这本书竟然曾引起过那么大的非议,以至于竟有评论者以正义
2023-05-04 12:51:41
7发表
这套书太震撼我了,封面精美,小巧精致,温暖人心
2023-05-04 12:51:41
8发表
回了老家一趟,突然就把这本书翻出来读完了。早年父辈的隐忍是不可能让他们来告诉我们生活的智慧的,所幸有阎连科这样的人,为我们架起了这道桥梁,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壮丽悲壮的世界。
2023-05-04 12:51:41
9发表
我与父辈(最让世界震撼的中国作家阎连科,锥心泣血的文字)满意
2023-05-04 12:51:41
10发表
这本书的书名朴素、不太起眼,但内容读完后,让人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作者笔下的父亲、大伯、四叔,有其各自的人生轨迹,但亦有其共同特征,即为了儿女的幸福,拼尽自身的力气和生命。实在合人震撼。
2023-05-04 12:51:41
11发表
蛮深刻的,有时候也有些沉重。用质朴的言辞表达了最深重的感情,很值得看。
2023-05-04 12:51:41
12发表
有人讲,阎连科先生的得诺奖的实力,这种说法从这本小册子也能有感觉,但愿阎先生能有余勇。
2023-05-04 12:51:41
13发表
阎连科的文章一向那么犀利,而且比较正的一个人,不做作,写作随心
2023-05-04 12:51:41
14发表
还没看就丢了,也许好书就是有灵。今年阎连科可是诺文的有力竞选者,靠的就是此书。我想,00号都应该对那年代感到好奇,一起读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