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中庸》
:

《此情可待成追忆——季羡林的清华缘与北大情》

PDF

作者: 季羡林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ISBN: 9787229084219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8.6~2009.7.11),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精通12国语言。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与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季羡林全集》(30卷)等。

内容简介:

《此情可待成追忆——季羡林的清华缘与北大情》是季羡林先生关于在清华读书和在北大工作的回忆性与评论性文章精选集,还包括季羡林先生在清华读书期间的《清华园日记》选编和初入北大执教期间的《北大红楼日记》选编。写作时间跨越七十余年。全书分为四辑。第一辑:“季羡林的清华缘”;第二辑:“季羡林清华园日记选”;第三辑:“季羡林的北大情”;第四辑:“季羡林北大红楼日记选”“此情可待成追忆”取自唐朝李商隐诗《锦瑟》中的一句,表达对过往美好年华的思念。如今季羡林先生虽已驾鹤西去,清新俊逸的清华和凝重深厚的北大仍然是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最高学府。希望读者通过此书的阅读,能感受到季羡林先生所在的藤影荷声的清华和繁花满枝红的北大,以及由此而生的热爱祖国的炙热感情。

猜你喜欢

红墙大事
2025-05-13 7.8k
追问
2025-05-12 7.2k
文学回忆录
2025-05-13 2.5k
即兴演讲
2025-05-13 1.4k

所有评论

2023-05-04 12:51:41
0发表
此情可待成追忆,大师作品皆经典。很是喜欢季先生的调子,淡淡的忧伤、惆怅,更有内心深处那美好的回忆与愿景。读书,一起领略“待到红叶落尽,白雪渐飘,满园就成了银妆玉塑。”,不管是北大还是清华园,每个人的学校生活与记忆在这里交融。
2023-05-04 12:51:41
1发表
这本《此情可待成追忆》编辑得很用心思,前半截是季羡林在清华当学生的回忆和日记,后半截是他在北大当老师的文章和日记。按时间顺序读下来,能够明显看出青葱少年的成长轨迹和心路历程。
2023-05-04 12:51:41
2发表
《此情可待成追忆》是本十分简单的书,正是收录了季老回忆北大与清华学习与工作年月的文章与日记。字里行间,朴实无华;拳拳之心,字沁词涌。我读,不曾有仰视羡慕之情流露半分,似乎与季老一以贯之的平静文风有关。但是读罢再细细品味,却是字真情切,耐人寻味。
2023-05-04 12:51:41
3发表
这本书一看名字就喜欢上了,虽然之前没有了解过季羡林先生,但文学大家的口碑在这里呢!等看过之后,果真不错。文笔朴实无华,透着敦厚的心肠。我喜欢这样的文字,一点都不精致,一点都不华丽,在这个喧嚣的时代,像一个杯清茶,隽永淡然。
2023-05-04 12:51:41
4发表
这书是另外一个角度刊印出版季羡林大师的作品的,读者很容易重复了。但书名很是走心,我就是喜欢这四句诗、词才买的。苏轼、纳兰、李商隐、王安石和毛主席都是我们国学文坛的巨匠、大家。知识是无价的!值得。
2023-05-04 12:51:41
5发表
季羡林散文是美文与华照相得益彰,既是伴君品味欣赏这佳作,又为珍藏馈赠之上品。中华散文,源远流长。数千年的散文创作,或抒情、或言志、或状景、或怀人……莫不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
2023-05-04 12:51:41
6发表
季羡林曾被授予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中称:“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学问铸成大地的风景,他把心汇入传统,把心留在东方。……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的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2023-05-04 12:51:41
7发表
喜欢季先生的作品,文笔细腻,感情真挚,此情可待成追忆,多少的惆怅,多少的忧伤,多少的无限美好回忆,很期待同季先生一起追思那多少青春华丽的水木年华,静静品味,深深留恋
2023-05-04 12:51:41
8发表
看季羡林回忆中的青花鱼北大,感受青葱岁月,品味沉静人生。
2023-05-04 12:51:41
9发表
学习懈怠的时候可以从中找回动力,清新的讲述让我们体会到清华北大的魅力,清华园未名湖,每一个渴望求知的学子最向往的地方。
2023-05-04 12:51:41
10发表
虽说是一本看似凌乱的小书,但是却涵盖了太多的内容,对时代变迁的记录,对思想革新的开拓,与名人友人的交往,与自我的对话与反思,我们能从中读到的东西太多太多。有的人,有的作品,你需要一读再读。
2023-05-04 12:51:41
11发表
说是一本看似凌乱的小书,但是却涵盖了太多的内容,对时代变迁的记录,对思想革新的开拓,与名人友人的交往,与自我的对话与反思,我们能从中读到的东西太多太多。有的人,有的作品,你需要一读再读。
2023-05-04 12:51:41
12发表
季老的作品是一个时代真正的代表,能跨越两个学校其实也是时代使然,那是一个自由的时代
2023-05-04 12:51:41
13发表
就是选文好多繁复,老头子的陈年往事老是要拿出来说。但是日记部分绝对是重头!爆很多料,比如考前的准备和“骂街”,考试时的“作弊”,太鲜活了,老头子真是很实在
2023-05-04 12:51:41
14发表
言语朴实,却用情至深。和时下流行的“励志成功”故事比较起来,季羡林先生的文字朴实、谦逊,丝毫没有煽动性,却清晰地划出一条从“少无大志”的穷学生成为出类拔萃的精英学者的线。这条线不是“直线”,是旁逸斜出的,是不断跳跃的,是天真烂漫的。也许正是因为他年轻时享有过自由,才充分珍惜自由,愿意为后来的青年争取自由。也许正是因为他年轻时勤奋认真,才享用到勤奋认真的果实,才向后来的青年倡导勤奋认真。杜甫诗云:“可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也许今天的年轻人无法切实感受早年北大、清华的鼎盛与繁荣,但还是能够通过季羡林的文字,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