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明代谚语
:

《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

PDF

作者: 王笛译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 9787509712498

作者简介:

王笛,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紫江讲座教授,美国得克萨斯A&M大学历史系教授,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历史学博士,同时兼华中师范大学近代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特邀研究员,2003和2004年任旅美中国历史学会(CHUS)会长。曾在美国密歇根大学中国

内容简介:

本书应该说是新文化史和微观史取向在中国史研究上的一个实践,理解茶馆的社会、文化、政治角色,能够帮助我们不仅从微观角度了解成都,而且对认识20世纪中国城市、城市社会以及与中国政治之关系都将有所裨益。微观历史研究取向可以引导我们进入城市的内部,茶馆提供了研究下层民众活动的一个重要空间,在那里我们可以仔细考察他们日常生活的细节,即使这些细节起来是多么地微不足道。

猜你喜欢

红墙大事
2025-05-13 7.8k
追问
2025-05-12 7.2k
文学回忆录
2025-05-13 2.5k
即兴演讲
2025-05-13 1.4k

所有评论

2023-05-04 12:51:41
0发表
偶尔浏览网页发现一个有趣的名词:景观失忆,意思是处在环境变化之中的人往往会忘记原来环境的样子。当一些我们曾经天天路过熟若无睹的地方渐渐发生变化,我们是感觉不到的,聪明如我们每天都被「渐」所欺骗,只要不是古迹和建筑突然消失,便会很快忘掉从前古色古香、草木郁郁的样子。多年前有幸在成都的街头徘徊过,虽然只是匆匆一瞥,但是已然够震撼。阅读西方文学,印象深刻的是里面极富特色的咖啡屋、酒吧,总觉得中国缺乏这样可以休闲娱乐有个性的场所,那一瞬间才知道错的离谱,成都的茶馆是绝对可以媲美那些洋玩意儿的,然而友人却仍然不无遗
2023-05-04 12:51:41
1发表
老后,我也去当茶馆里的老茶客泡上一杯香茗,捧起一本好书,靠在沙发上,静静的翻阅,这时于我只有人和书,人和书中的人,人和书中的事同在,美不可言。前段时间收到王笛先生的新作《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于是每天中午休息间和晚饭后泡香茗,捧好书,靠沙发,用了一个多星期把全书看完,毫无疲惫之感,却全身舒坦,令人欣喜。生长在江南小镇的我,对茶馆再熟悉不过了。从我记事起,就知道镇上有很多茶馆,很多老人们也有一早去吃早茶的习惯。不管刮风下雨或是寒冬腊月的早上,他们总是会很准时的聚集到茶馆,几个茶友围坐在一起喝茶
2023-05-04 12:51:41
2发表
据史料记载:成都茶馆萌芽于西晋而兴于中唐,但真正具有公共空间意义的茶馆却产生于清末。过去对茶馆的探讨主要集中在茶史和茶文化上,但是本书却从公共空间角度来谈论。全书分三部分。第一部:茶馆的社会文化史。通过探究出没于茶馆中各种人物的生活,展现茶馆如何成为公众的场所,人们如何利用这个场所来建立自己的关系网。同时茶馆也成为戏园的早期形式,它为地方戏的表演提供了场地。第二部:研究茶馆的经济史。首先从经营角度分析茶馆,数量、规模、管理以及运营方式,进一步探讨茶馆如何处理诸如与政府的关系、控制本行业等事务。并讨论了茶馆
2023-05-04 12:51:41
3发表
下周就要去四川出差了,虽然我是一枚宅女,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不太感冒,但有两个地方是我一直心向往之,一个是西藏,另一个就是成都了。关于西藏,那个是我老爸的一个梦想,于是也就变成了我的梦想,我最希望的就是陪着老爸老妈走一趟西藏,看看不再遥远的蓝天,看看近在眼前的白云。关于成都,那是我自己的梦想,从小就耳闻成都是个休闲都市,那里的每一个人都愉快轻松地享受生活,他们在茶馆摆龙门阵,在街边打麻将,在排挡吃麻辣烫。我的八字可能注定一辈子忙碌,一旦闲暇下来就浑身不舒服,总想找点事情做做,可脑子里却对成都那种闲淡的生活艳羡
2023-05-04 12:51:41
4发表
一般人印象里,史学著述总是叙事宏大,动辄朝代更替,国家兴亡。讲的也是帝王将相,英雄贼子。而王笛的这本《茶馆》却试图从局部细节入手,试图通过对成都茶馆在1900至1950年间变迁的描述和研究,勾勒出当时的历史轨迹、社会嬗变和政治局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别开生面的视角,有机会去一窥历史研究中常被忽视的普通民众的生活与思想。这种解读视角在学术界被称为“新文化史和微观史”,所谓新文化史,便是把文化研究的对象更多限定在普通民众身上,关注底层人民的文化和思想取向。而微观史则是放弃以往史学惯用的“宏大叙事”架构,而更多从
2023-05-04 12:51:41
5发表
读《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不仅让我想到了另一本书,王军的《城记》,虽然借助的材质,研究的主题不尽相同,但是总觉得还是殊途同归的。一个截取了人文的细节,一个追溯了建筑的变迁,但是都表达了一种国家集权化之后,对地方文化的吞噬,这也正是我的情结,虽然从来没有去过四川,对之了解的也不多,但是却有一种城市上的惺惺相惜之感。这样一本书以俯瞻之势的大局观,转化为有形之体时,聚焦于茶馆这一属于平民百姓的公共场所,极其入微的讲述了从1900年到1950年间成都茶馆的变更和人的变迁,很容易的同时又会有另一种类比,
2023-05-04 12:51:41
6发表
本书通过对茶馆的观察,描写了1900年-1950年期间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成都的茶馆是特殊的。几间屋、几张桌、几把椅,加上如茶如水的人竟把成都的百行、百事、百态条条理理地展现了出来。政治是复杂的、人是复杂的、关系是复杂的,但是一到了茶馆里,似乎这一切均在茶香、人喧中变化了,可能白了,可能黑了,可能近了,可能远了,嘻嘻笑笑、吵吵嚷嚷、烦烦闹闹、自自在在,总是在你来我往的茶盏中,人、事更新。作为社会、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茶馆中总是有说不尽的话题、道不完的生意、论不清的是非曲直,男人、女人、本地人、外乡
2023-05-04 12:51:41
7发表
这本书和袍哥都写得非常特别精采,微观史令人开眼界
2023-05-04 12:51:41
8发表
王笛的茶馆好多老师都推荐了,是值得一读的好书,希望做中国近现代史的初学者都看一看。
2023-05-04 12:51:41
9发表
这次当当活动还是非常给力的,这本书选题和视角都值得学习,但作者反复尝试的理论升华并不成功。“知识精英VS市井大众”、“西方模式VS本土文化”、“国家权力VS地方传统”,对这三对关系的分析浮于表面,丰富生动的细节反而被困在了常见的西方理论模式里,导致这些看似分明的价值对立更像是其本人的想象。另外读过之后更觉得老舍先生真是太了不起了。
2023-05-04 12:51:41
10发表
非常好的购物体验,还会继续支持当当
2023-05-04 12:51:41
11发表
买过了王迪先生写的袍哥的书,再买一本写成都的书。
2023-05-04 12:51:41
12发表
从一开始,作者就将我们带回了二十世纪初的成都街巷茶馆,继而又抽丝剥茧般地将茶馆和围绕茶馆的百年前人们的社会生活细致入微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另外作者治书严谨。引文注解规范,附图均有出处,有授权……此书真可说是学术类书籍遵守知识产权的标杆啊!
2023-05-04 12:51:41
13发表
茶馆这本书,是文化史和微观史在中国的成功范例
2023-05-04 12:51:41
14发表
四川成都有很多茶馆,历经几百年这本书看看不错。
2023-05-04 12:51:41
15发表
四川人都爱喝茶,这个大家都知道的,茶馆作为一个聚集地应该有很多故事发生。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