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未央》

作者简介:
廖·抗夫(1881—1913):波兰作家,也是波兰社会党的一员。著有短篇小说《薇娜》、剧本《夜未央》等。二十五岁时廖·抗夫在柏林用德文写成剧本《夜未央》。该剧1907年底在巴黎公演,立即轰动,此后两年连演百余场。
克鲁泡特金(1842—1921):俄国革命家、思想家、地理学家。著有《田野、工厂和工场》《互助论:进化的一种因素》《夺取面包》等。巴金曾引用他人的话赞美克鲁泡特金是“在人类中是*美的精神,在革命家中有*伟大的良心”。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中接受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他的代表作包括长篇小说《寒夜》,“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短篇小说《神》《鬼》;散文《随想录》,等等。
他的译作包括《木木集》《家庭的戏剧》《红花集》《草原故事》《文学写照》《夜未央》《狱中记》《迟开的蔷薇》《秋天里的春天》《散文诗》等。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廖·抗夫的《夜未央》与克鲁泡特金的《告青年》两部作品。其中《夜未央》为三幕剧,以1905年的俄国某大城市为背景,表现从事秘密活动的革命者反抗沙皇专制的生活,小说不仅忠实地写出了虚无主义者的精神面貌,还写出感情与义务的斗争,爱与死的角逐。《告青年》是克鲁泡特金的名篇,激烈抨击了残酷而又腐败的资产阶级社会,控诉了剥削阶级的罪恶,抨击了各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并号召人们勇敢地站起来去推翻现存的社会制度,从而获得应有的自由与幸福。收入本书的两部作品,曾经深深打动过巴金和他的同时代人。
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