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明代谚语
:

《纳棺夫日记》

PDF

作者: [日]青木新门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ISBN: 9787544249065

作者简介:

青木新门,日本作家、诗人、著名纳棺夫。1937年出生于富山县,早年在中国东北度过。早稻田大学辍学后,一度经营餐饮业,因经营不善倒闭。1973年,因缘际会之中加入丧葬礼仪一行,做纳棺夫迄今已近四十年。1993年,将多年的日记心得整理成书出版,感动了万千心灵。

内容简介:

落魄诗人青木新门于日本名校早稻田大学辍学后,因缘际会踏入殡葬一行,一做就是近四十年。每天见识各种各样的死者,以及与他们生离死别的亲人,青木从最初的心怀恐惧,到泰然自若,再到心生慈悲,最终在生死边界大彻大悟。用双手让逝者以最安详、最真实、最美丽的面容与亲友道别,对纳棺夫来说,是责任也是义务,是道德也是慈悲……作品以诗人的笔触和哲人的睿智,清澄而旷达地写就星空之下最温柔的生死悲欢……

所有评论

2023-05-04 12:51:41
0发表
前几日观了电影《入殓师》,发觉人生真是充满了“因缘际会”,甚是奇妙。一个大提琴家,从光鲜亮丽、备受瞩目的舞台艺术家“沦落为”连对最亲近之人都不得不三缄其口、不受人待见的送行者,这里面的落差、体验以及感悟,应该满当当到即使我辈终其一生也未必能获得。电影镜头下,那份纠结、决绝以及每天都能体悟到某种真意的窃喜令人感觉亲切、真实,仿佛我们就是那个人。或许因为我们都有爱——对生命的热爱,才能感同身受般明白某些意义。再看《纳棺夫日记》,更亲切,如诉家常,也少了些许为镜头的紧促感,而多了份日常的从容以及贴近生活或者说就
2023-05-04 12:51:41
1发表
总也忘不了电影《送行者》给我留下的震撼,于是买了这本书。读罢,觉得精神仿佛接受了更深层次的洗礼。这是一本深刻的书,说其深刻,并不是因为第三章“生命之光”中作者对佛学的深刻阐释。我对佛学的了解甚微,对于他的阐释也只能说一知半解。真正触动我心灵的是前两章,他缓缓地、冷静地向我们述说着他从业以来经历的种种,每一个字都说得那么平静,打在读者的心上却有千钧重。人对死亡的恐惧是刻在基因上的,而“纳棺夫”又是和死亡最为接近的一个职业。所以,人们顺理成章的将对死亡的排斥和恐惧转移到了纳棺夫身上。书中的一个情节令我难以忘怀
2023-05-04 12:51:41
2发表
那一年,一个少年在一家殡葬馆找到了一份职业,后来这份他原本以为不过是打工实践的差事,竟然成了他的终生职业,这职业有个令人齿寒的名字——纳棺夫。他开始不断地与死亡直面。渐渐地也就对此习惯。他不再像开初那么关心死者有过的漫长一生究竟是何状况,也不再那么好奇他们的那些没有来得及带到另一个世界去的秘密。只是,一直在面对死亡这件事,令他感觉到自己的生命过于乏味无聊。他没有朋友——谁会跟一个每天跟死人打交道的孩子交朋友?他过早参透了世界的朝夕变化、人世的旦夕祸福。他所挂怀的,都是那个不会有人去世、不会有人大清早敲门催
2023-05-04 12:51:41
3发表
书本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在阐述作者对于宗教的看法以及感悟,大多是对于宗教的阐释,个人觉得这应该属于宗教哲学一类。只是作者自己本身的职业特殊,直接接触死者,面对死亡,人们人生百态,看到这些,作者有所感,并且因作者喜爱宗教哲学,所以写下这些感悟和阐释。
2023-05-04 12:51:41
4发表
想必大家一定看过电影吧。电影的音乐好听。故事内容安静而平和。一个不被常人看好的职业,一个不被尊敬的职业,在主人公的心里是何等的伟大。对人性的抚慰,治愈内心。给人最后的安宁,回归最原始的本真。好书,建议大家阅读。
2023-05-04 12:51:41
5发表
每个人都会经历生死,也要慢慢学会与亲人好友告别。
2023-05-04 12:51:41
6发表
刚收到书就立马阅读了作品,更多的是受到了心灵的震撼,使我无法立刻平静下来。正如书中所说的,左右人生悲喜哀乐的,不过是人生的取舍。我们有时太过惧怕死亡,以至与死相关的事物和人,都有意识的避免接触,而这也是为何纳棺夫一直不被认可的原因。
2023-05-04 12:51:41
7发表
一个男人失去工作,去做了大家都瞧不起的纳棺夫,家人的不理解,死者家属的尊敬,整体给我感觉,不管什么工作没有贵贱之分,只有自己接受,什么样的工作都是高尚的。不管是日本男人,还是中国男人,作为家庭顶梁柱真心,压力大,看完这本年我更能体会老公的难处和,老公不容易。
2023-05-04 12:51:41
8发表
有人认为所谓开悟就是准备好了在任何时候都能从容地去死,这其实是错误的。真正的开悟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从容地活着。如果有个人站在你面前,告诉你,他是一个纳棺夫,你会有什么反应?如果没有读这本书,我想,我会像大多数人那样(应该是大多数吧),就算不致讨厌,也会有点恐惧吧。不过这本书,真的改变了我的看法。纳棺夫本该像医生一样,受到大家的尊重。他们让死者走的时候,面容如内心一样平静……青木新门从最初进入这一行,到四十年来和死者的接触中大彻大悟,想是冥冥中的安排吧。封面那片快要凋零的黄色叶子,真是很触目。死者不
2023-05-04 12:51:41
9发表
抱着好奇心看的,以为里面只是记录作者作为纳棺夫的工作见闻,没想到还有很多作者个人关于生死的思考,很多佛语,经作者解释稍稍明白,有所领悟,但又无法明确说出自己到底领悟到了什么
2023-05-04 12:51:41
10发表
刚看了一些,语言朴实,整个环境都渲染的平淡至极,让那些亡者惊悚的面容都在这平淡朴实的文字里变得宁静安详。还没看完,就不多说了。总之我觉得自己买这本书是买赚到了。
2023-05-04 12:51:41
11发表
如题,本书分为日记部分和和后记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分为三章,前两章总体来说比较好读,语言也比较精美,总体来说切合书名。但后一章则是在论佛,毫无意义,污染了这本书,跑题很远,
2023-05-04 12:51:41
12发表
认真的读过了,第一次那么用心的去体会生死话题,总觉得生命很长,才觉得人生短暂如斯。很值得读的一本书,读后一定不会有惊悚的感觉,反倒会觉得平淡和感悟静思。
2023-05-04 12:51:41
13发表
“死亡就是一扇门,它不意味着生命的结束,而是穿过它进入另一阶段。我做为守门人,送很多人穿过那扇门对他们说声:路上小心,我们后会有期。”之前的电影就很喜欢,对死亡的美丽阐释
2023-05-04 12:51:41
14发表
很喜欢这本书。因为看过电影,所以迫不及待想看。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