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文库·自由与毁灭:法国大革命,1789-1799》

作者简介:
[澳]彼得•麦克菲(PeterMcPhee)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荣休教授,法国大革命研究的前沿学者,曾任墨尔本大学历史系系主任和墨尔本大学总督学。从巴黎、波尔多、马赛的各大档案馆,到流传着历史记忆的法国小村,麦克菲在研究生涯中曾走遍了法国的每个角落。著作包括《罗伯斯庇尔:革命的一生》《亲历法国大革命,1789—1799》《农村的政治生活:法国乡村的政治变迁,1846—1852》等等。《自由与毁灭:法国大革命,1789—1799》是麦克菲总结学术生涯的一部通史著作。我们曾问过麦克菲先生:为什么您一个澳大利亚人会以法国革命为学术志业?他回答说:与法国的距离感给了我们一个不同的视角,我们不会像英国人或美国人那样在革命的立场上站队,更喜欢从全球的视角来研究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另外,法国人也是大洋洲的发现者和殖民者,大革命也波及了大洋洲。
内容简介:
法国大革命从未远去。人类世界在“世界近代”的几个世纪经历了猛烈而持续的变迁,如果把这段历史视作一次火山爆发,那么法国大革命就是那火山口,是波及全世界的种种解放与毁灭之力的原爆点。《自由与毁灭》用生动的历史细节,再现了法国大革命全历程的动荡起落。1789年,法国大革命在多重政治-社会危机中爆发,也释放了积蓄多年的底层力量与不满。旧制度、旧文化,在一阵如同旋风闪电一般的改革中土崩瓦解。法国大革命没有一贯的领导者,三级会议、国民议会、国民公会、处决路易十六、雅各宾专政、督政府……每个新阶段都是一次攸关生死的权力洗牌,是在历史中有无穷回响的政治原则之争。《自由与毁灭》也用新的历史角度和清晰度呈现这场革命,从浩如烟海的尘封档案中打捞出鲜活的历史记忆,把个人故事与政治大势编织在一起。所谓“革命”,法国的城市、农村、战场、殖民地都在发生什么?不同阶层的法国人又如何适应变革,顺应变革?10年间,革命画家雅克-路易•大卫为许许多多革命者画了肖像。政局变换,这些革命者有的成了“烈士”,有的成为“叛徒”被推上断头台,也有的发动政变,成了新贵。住在巴黎的巧克力女匠人波利娜•莱昂,参加过喜气洋洋的革命庆典,领导过反对国王和支持女权的示威,而在平常日子里她天天排队领取少得可怜的配给面包。黑白混血儿亚历山大•仲马原本注定一生为奴,大革命敞开的机会之门让他能够成为军官,在革命军队里建功立业。……变革降临在所有人身上。我们至今依然生活在法国大革命的遗产之中。它塑造了人类对于现代意义上的政府、法律、权利乃至人之存在的认识。两百余年来,不断有人宣布法国大革命“过去了”,“完结了”;但又不断有人民要再次探寻法国大革命理念的实现之途,或许也再次经历血与火的考验。《自由与毁灭》在沿袭前人的史学传统和问题意识的同时,也是在新世纪的变革浪潮、全球化、生态意识等背景下写就。这本书“将成为今后数年中法国大革命的一份标准讲述”。
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