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膳正要·食疗本草·闲情偶寄(博雅经典丛书:中医养生)》

作者简介:
《饮膳正要》原作者忽思慧,一作和思辉,或说是回人,或说是蒙古人,也有人认为其为西域人或汉人的。忽思慧元仁宗延祐年间(1314-1320年)被选任为宫廷饮膳太医,负责宫庭中的饮食调理、养生疗病诸事,加之他重视食疗与食补的研定与实践,因此得以有条件将元文宗以前历朝宫廷的食疗经验加以及时总结整理,他还继承了前代著名本草著作与名医经验中的食疗学成就,并注意汲取当时民间日常生活中的食疗经验。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他编撰成了饮食营养学名著《饮膳正要》一书。
本书注评作者姚伟钧,湖北武汉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其主要研究领域为文献学、中国文化史、饮食生活史和文化产业。主要著作有《长江流域饮食文化史》《中国传统饮食礼俗研究》《中国饮食文化探源》等个人专著,并先后在《中国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文献》、《浙江学刊》、《社会科学战线》、《中国文化研究》、《中华文史论丛》、《月术学刊》、《光明日报》、《新华文摘》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百篇,这些论著对中国文化史、饮食文化史方面有很大的贡献。
内容简介:
《饮膳正要》是我国最早从营养卫生和健康长寿的角度来论证烹饪调和的一部文献,这本书可以说是中国乃至是世界上最早的饮食卫生与营养学专著,对传播和发展中国卫生保健知识,起到了重要作用。该书的名称虽为《饮膳正要》,但内容包括了医疗卫生,以及历代名医的验方、秘方和具有蒙古族饮食特点的各种肉、乳食品,明代名医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也引用了该书的有关内容。所以,《饮膳正要》一书,对于研究与传承中国的医药、食疗和蒙古民族的医药科技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饮食文化便是其中之一。任何一个民族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日常的饮食。而每个民族又因自然环境的差异、所从事的物质生产不同,以及历史上各自形成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等原因,在饮食系统和饮食文化上各有特色,因此,饮食也就成为区别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以蒙古族贵族为统治者的元朝,虽然就时间而言,只有一个世纪,但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元蒙人民根据本民族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按照自身的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饮食文化。这不仅成为中国饮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也为整个元代饮食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作出了显著的贡献,《饮膳正要》一书就详细地记载了这一历史事实。
《博雅经典:食疗本草》主要内容包括:石燕、黄精、甘菊、天门冬、地黄、薯蓣(山药)、白蒿、决明子、生姜、苍耳、葛根、栝楼(瓜蒌)、燕覆子(通草)、百合、艾叶、蓟菜(小蓟)、恶食(牛蒡)、海藻和昆布等。
《食疗本草》为唐·孟诜(公元612~公元713年)所撰。该书是在《千金要方》中食治篇增订而成的记述可供食用、又能疗病的本草专著。书目见《旧唐书·艺文志》。近人范行准认为原书是孟诜《补养方》,后经张鼎增补而易此名。此书是唐代食物药治病专书。原书早佚,仅有残卷及佚文散见于《医心方》、《证类本草》等书中。书中除收有许多卓有疗效的药物和单方外,还记载了某些药物禁忌。所载食疗方下均注明药性,其次分记功效、禁忌,其间或夹有形态、产地等。该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后世多有引用,是一部研究食疗和营养学的重要文献。
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