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历史演义》

作者简介:
董郁青,生卒年月不详,号濯缨子,北京通州人,祖籍浙江绍兴,满族,早年中过举人,后加入天主教,成为天主教徒.
早年在北京交际广泛,对清末民初的宫廷掌故、社会状况及袁世凯执政国会议员活动较为熟悉.酷爱戏曲,对当时的戏曲梨园界甚为熟稔.中年后寓居天津,在天津新闻界工作了数十年,长期担任《益世报》副刊编辑,称得上天津新闻界耆宿,也被视为小说家.学识渊博,文笔朴茂,在当时新闻界名重一时,乃诚恳邀聘于报社撰文。
家居时博览群书,贯通经史,亦喜好诗词戏典.民国后迁寓北平市内,平素交游广泛,以诚挚待人、光明磊落为处世之本,对友能肝胆相照,论事则仗义执言,从来不屈服于权势之压迫,而为时人所称道.曾为《京华时报》执笔撰文,以犀利文笔针砭当时社会弊病为己任,故名声日上,友朋益广,举凡当时社会传闻,宫廷密事,政治风云,官场变幻,均循此渠道源源而来,为以后的《清末民初历史演义》成书,积累了大量素材.先祖父自应聘进入《益世报》社后,严肃认真,事必亲躬.对副刊《益智粽》及《说苑》的组稿、审稿、发稿、编辑版面等,必不辞劳苦亲自安排妥帖,并曾为专栏《弦外之音》每日写一短文,评论当时政局风云、文坛争议、社会动态,其文章隽永辛辣,深中时弊,立论公允,颇得读者之同感.
内容简介:
《清末民初历史演义》(全5卷)是濯缨子一生呕心沥血之作,它作为以现代历史故事写演义小说的罕见之作。
自1920-1932年在天津《益世报》副刊12年连载,全书101回.
1936年以新版分印11册成套刊行于世,在当年新闻界出版界都有深远影响。
虽为稗官野史,但事必有据,人必有名,正可填补正史之不足,具有相当的历史价值
如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指出, 清代中国政治行为的特殊型式即庇护制网络结构的形成 ,是导致清末官场招权纳贿、任人唯亲、裙带关系盛行和政治腐化的根源。
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