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

《科普经典黄金组合:从一到无穷大+物理世界奇遇记》

PDF

作者: [美]G·伽莫夫[Gamow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 20530218

作者简介:

乔治·伽莫夫(1904-1968)(GeorgeGamow)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科普界一代宗师。1904年生于俄国敖德萨市。1928年获苏联列宁格勒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先后在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师从著名物理学家玻尔和卢瑟福),以及列宁格勒大学、巴黎居里研究

内容简介:

从一到无穷大——科学中的事实和臆测(20世纪科普经典特藏)(中译本):《从一到无穷大》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的科普经典名著之一,20世纪70年代末由科学出版社引进出版后,曾在国内引起很大反响,直接影响了众多的科普工作者。本书根据原书*版进行了修订,书中以生动的语言介绍了20世纪以来科学中的一些重大进展。先漫谈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然后用一些有趣的比喻,阐述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四维时空结构,并讨论了人类在认识微观世界(如基本粒子、基因)和宏观世界(如太阳系、星系等)方面的成就。全书图文并茂,幽默生动,深入浅出,适合中等以上文化水平的广大读者阅读。物理世界奇遇记(中译本):20世纪在科学发展史上是一个辉煌的世纪,以物理学和生物学的创新性成果为标志的科学成就,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改变了人类的认知水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20世纪也是科学史上的一个英雄世纪,一大批别具一格的科学大师风云际会,相继登场,使科学的舞台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绚丽风采。20世纪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二战催生的原子弹,使社会公众了解了科学的巨大威力,也促使人类认真地审视科学,了解到科学必须要与人类的良知,与人文精神结合在一起,只有合理地利用,才能造福于人类,才能有利于和平,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入20世纪80年代,人类更进一步认识到必须携起手来保护生态,控制环境污染,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是20世纪阶级社会发展观进步的一个重大的事件。回顾20世纪科学走过的道路,从突飞猛进的科学创造,到科学与人文伦理的深度撞击,形成与人文精神交融并进的局面,最终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不同寻常的篇章。20世纪诞生的科学和思想大师所取得的非凡的科学成就、创造的充足科学和思想养分,孕育了一批优秀的科普作品,为公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人们可以跟着爱因斯坦、薛定谔、伽莫夫、沃森、温伯格、霍金等等科学大师的生花妙笔去领略科学创造的历程、登攀一个个科学*的征程和科学高峰的神奇景观;可以跟着卡逊在寂静的春天里思考知更鸟的命运;可以跟着萨根去观察宇宙和生命……。今天这些科学大师和思想大师大部分都已离开了我们,但那些优秀科普作品是他们留给后代的不朽的精神财富。20世纪已经过去,21世纪已经肯定是一个全球化、知识化的世纪,也是科技国际化、网络化的一个时代。可持续发展依然是人类唯一的发展道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精神将交叉融合,世界的文化环境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东西方文化将会在激荡过程中进一步融合升华,创造出具有国际化,又有民族特色的新文化。在未来15年,中国要基本完成向一个创新型国家过渡。建立创新体系、创新机制配套的基础是要大幅度提高国民的文化教育水平和科学素质,把我国庞大的人口负担真正转化为无可比拟的创新人力资源。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传播普及科技知识、科学精神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组织倡导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努力。中国科学院也承担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们有义务整合全院资源努力把科普工作做大、做好,为国家和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科学出版社是科普图书出版的一支战略方面军,应该大有作为。《20世纪科普经典特藏》把原汁原味的经典科普大餐奉献给新时代读者,辅之以中文点评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希望这些经典著作能给读者以启发,开拓读者的科学视野,更希望这些经典著作能起到示范的作用,推进我们自己的原创科普和科学文化作品的创作和出版。

猜你喜欢

红墙大事
2025-05-17 7.8k
追问
2025-05-17 7.2k
文学回忆录
2025-05-17 2.5k
即兴演讲
2025-05-17 1.4k

所有评论

2023-05-04 12:51:41
0发表
本来是要给儿子买得,但老公很爱看,只几天功夫就把两本书看完了。现在儿子在读,不过也许是因为他只有五年级,读起来有些吃力,但还是很喜欢。
2023-05-04 12:51:41
1发表
我也不多说什么了,我贫乏的词汇不能够形容这两本书
2023-05-04 12:51:41
2发表
比较专业,孩子还小,看不太懂,总有用得着的时候.
2023-05-04 12:51:41
3发表
初二的孩子,努力看了几次也没看下去。看来有难度。
2023-05-04 12:51:41
4发表
帮朋友买的,两本书都翻了一下,总的感觉是内容难度较大,起码是高中水平,还要有钻研精神才看得下去,如果是想消遣的,就不要买了;小学生也看不懂。而且涉及得核物理知识多,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欠奉,也难怪,成书于60年代。科普经典的评价名不副实。我倒记得80年代买的也是一个苏联作者写的《趣味物理学》和《趣味化学》,当时感觉十分棒,迄今记忆犹新,但可惜找不到了,也没有再版。
2023-05-04 12:51:41
5发表
2023-05-04 12:51:41
6发表
这个商品不错~
2023-05-04 12:51:41
7发表
这是我给上初一的儿子买的一本书,2今天我问儿子怎么样?儿子说难懂,也许是他的知识面还不够的原因吧。这是一位教数学的朋友推荐的书应该还不错。
2023-05-04 12:51:41
8发表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