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

《愤怒的葡萄》

PDF

作者: [美]约翰·斯坦贝克[JohnSteinbeck]胡仲持译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ISBN: 9787532776412

作者简介:

约翰•斯坦贝克(1902—1968),美国作家,曾获得1962年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人鼠之间》(1937年)、曾经获得普利策奖的《愤怒的葡萄》(1939年)、《珍珠》(1947年)、《伊甸园东》(1955年)、和旅行记录《与查里一起旅行:寻找美国》(1960年)。斯坦贝克的作品多描写大萧条时期的平民阶级及移民工人的生活,他的作品里经常出现在生活中挣扎的人物,被认为是受了自然主义文学的影响。他的故事和人物都是来自20世纪上半叶时真正存在的历史环境和事件。他的小说反映了他广泛的兴趣,比如海洋生物学,爵士乐,政治,哲学,历史和神话。他的17部作品,包括《人鼠之间》、《愤怒的葡萄》、《珍珠》、《伊甸园东》等都曾被好莱坞搬上银幕,而斯坦贝克自己写的剧本也有相当的好评,他给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电影《救生艇》写的剧本曾经在1945年得到奥斯卡金像奖*剧本奖的提名。

内容简介:

约翰•斯坦贝克,美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斯坦贝克的许多作品以美国的土地和人民为题材,刻画了富于同情心和人情味的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他们生活时世的广阔壮丽的图景。《愤怒的葡萄》是斯坦贝克的代表作,小说描写的美国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贫苦农民乔德一家从风沙迷漫的俄克拉何马州平原流落到富庶的加利福尼亚州谷地的悲惨故事,是一部美国现代农民的史诗。《愤怒的葡萄》因其历史性和重要性成为美国高中和大学文学课上的必读作品。1940年,它被好莱坞搬上银屏,亨利•方达主演,约翰•福特执导。

所有评论

2023-05-04 12:51:41
0发表
最早有一本,因为太久远,书页开始掉了,刚刚好,译文重新出了这本书!,比老版本的字大,书也厚多了
2023-05-04 12:51:41
1发表
《愤怒的葡萄》中,我最敬佩的人就是妈妈,这位妈妈也是一个平凡的母亲,但是呢,她在非常紧急的时刻,却能做出正确的决定。比如他们的车坏了,妈妈却坚决的要大家都在一起,不能分开。后来遇到了一个男人快饿死的时候,也是妈妈决定让罗莎夏喂奶给他喝。原来一个女性也能做到这么伟大,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真的能看到女性顶了半边天,在这种紧急的情况下,也许男性也没有女性处理得好吧。这位妈妈也是一位伟大的女性了。
2023-05-04 12:51:41
2发表
世界文学名著,一定要买全译本的,最好就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上海译文出版社的,真搞不懂市面上全是些缩写改写的
2023-05-04 12:51:41
3发表
世界100部排行榜的作品值得阅读,值得收藏。
2023-05-04 12:51:41
4发表
二十多年前当着到书名时印象特深,所以一至记忆犹新。今天终于可以一阅!
2023-05-04 12:51:41
5发表
书还没看,据说这个译本最好。字大小合适,排版恰到好处。
2023-05-04 12:51:41
6发表
就是书的字体,,,是不是印刷时没有注意统一呀亲
2023-05-04 12:51:41
7发表
《愤怒的葡萄》几章后,才真正知道他的伟大在哪里。他的极其细腻的描写,客观的叙述,行云流水般的字词句的使用,我很少见到;而那种浸透在文字里的震撼人心的感染力,不是某个政治领袖利用民族利益或者个人魅力作为核心内容的煽动人心的打鸡血演讲而产生的,而是第一次失恋的年轻人痴痴迷迷地仰望苍穹,不断呜呼: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我在想,一个背井离乡的人,往往是生活的勇者;他需要放弃在故土上形成的种种习惯
2023-05-04 12:51:41
8发表
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长篇小说《愤怒的葡萄》终于合上了最后一页。大背景(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农民的土地被“机器”所取代,农民没了土地,被迫离开故土),小情节(主人公乔德一家也憧憬着加入了西行的行列),交替呈现书中。乔德一行十二人,老的在途中故去,年轻的在半途离开,搭车的牧师为救汤姆被捕入狱,而在这艰难的西迁之行旅途中,母亲却凸显出来,她渐渐地代替了意志消沉的父亲,成了团结带动全家克服艰难困苦的精神支柱。女性为水,母性为刚~~~为了大儿子的安危,为了一家人在一起,她决定举家离开,再次走上流离之路;还是
2023-05-04 12:51:41
9发表
工资嘻嘻嘻嘻自助骨灰推图自命题嘻嘻嘻嘻一心一意嘻嘻无辜
2023-05-04 12:51:41
10发表
哎,人活到这份上,穷使人没有尊严啊。其实,有什么可批判资本主义的,193几年的中国难道不也一样穷成这样,一样有196几年的《活着》里面活活饿死的场景啊。不管啥主义,人活着,首先得解决吃饭问题。
2023-05-04 12:51:41
11发表
小说讲述的是饥馑年代(美国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破产农民颠沛流离的悲惨生活。大批农民被银行和大公司剥夺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被迫背井离乡,向西到加利福尼亚寻找传单上宣传的那些果园里的诱人工作。没想到加州并非破产农民的天堂。大业主们利用过剩的劳动力大肆压低工资,拼命干活也仅仅够一家人不至饿死。果园里的桃子,棉花地里的棉桃一旦采摘完毕,做工的人就立即被驱赶出去。在一份份短暂的苦力活之间辗转,农民没有稳定的收入,难以维持生存,只有不断迁移,不断寻找。一路上饥寒交迫,从富庶自足的农户,沦落为衣衫褴褛的难民。
2023-05-04 12:51:41
12发表
很喜欢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封面摆在一起简直就是一整套的感觉~挺厚的一本最近买书上瘾有点停不下来只能先评后看了
2023-05-04 12:51:41
13发表
斯坦贝克的现实主义巨作,胡仲持译本,市面比较少见,本书系重版
2023-05-04 12:51:41
14发表
上海译文出版社的这套书,真正不错!印刷质量没的说,书的内容也没得说。赞一个!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