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
--《增广贤文》
:

中华书局

《陈书(全二册)》

《陈书》共三十六卷,较为全面地记载了从陈霸先建国到陈叔宝时被隋所更时期的历史,是现存的关于陈朝历史的比较原始的记载,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除政治、军事外,该书在哲学史、文学史、宗教史、民族关系、对外关系

《人如其读》

本书是资深出版人赵武平先生的第一部读书小品,举凡见闻、翻译、掌故、访问、感想等等,皆由书而起,因书而生,为书而写,娓娓道来,可读可思。

《中国史学通论史馆论议--朱希祖文集》

朱希祖编著的《中国史学通论》原名《中国史学概论》,是我国最早的史学史讲义,作于民国八九年间,为北京大学史学系讲稿。末附八篇文章:《太史公解》、《汉十二世著纪考》、《臣瓒姓氏考》、《汉唐宋起居注考》、《

《一本书读懂明朝》

内容简介:本书从细节出发,采用由点到面、繁简结合的编排和写作方式,图文并茂,兼具可读性和工具性,立体呈现从元代末年到明朝覆亡的历史。本书由多个篇章构成,双栏设计,双色印刷,每个篇章设置多个栏目。本书分

《中华古典小说名著普及文库--孽海花》

在今见的五百多部晚清小说中,江苏人曾朴的《孽海花》以其高出群伦的立意、大胆进步的思想、对达官名士生动的刻画和巨大的影响,成为晚清小说中当之无愧的巨擘。《孽海花》共三十五回,但其精华部分只是1905年出版的

《阅微草堂笔记》

《中国古典小说最经典:阅微草堂笔记》主要记述狐鬼神怪故事,意在劝善惩恶,虽然不乏因果报应的说教,但是通过种种描写,折射出封建社会末世的腐朽和黑暗。他有意模仿晋宋笔记小说质朴简淡的文风,“雍容淡雅,

《词苑丛谈--中国文学研究典籍丛刊》

本书由清初徐釚撰。徐釚字电发,号虹亭,吴江人。康熙乙未召试博学宏词,授翰林院检讨。是书搜辑词家掌故,分体制、音韵、品藻、纪事、辨正、谐谑、外编七门。采摭繁富,援据详明,足为论词者总汇。但其征引旧文,乃

《唐宋词鉴赏大辞典》

一、《唐宋词鉴赏大辞典(彩色版)》收录唐宋时期词人303位(无名氏计为一人)、词作999篇。二、《唐宋词鉴赏大辞典(彩色版)》正文中词人之次序,依其生年之先后,生年不详者依其在世之先后,而无名氏殿于各时代之

《老学庵笔记》

老学衡茅底,秋毫敢自欺?开编常默識,闭户有余师。大莭艰危见,真心萝寐知。唐虞元在眼,生世未为犀。《老学庵笔记(唐宋史料笔记)》是南宋*名爱国诗人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公元三五一二○九年)自题其读书室老学庵

《元曲三百首》

元曲同唐诗、宋词一样,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元曲刻露尖新,宜俗宜雅,特色鲜明;古文众体荟萃,风格各异。它们韵律优美,词采斐然,意境深邃,琅琅上口,历来为人们所喜爱。本书作者吕玉华为知名唐代文学研究专

《元曲纪事》

《元曲纪事》,蜀中耆宿王文才先生编著。此书仿《唐诗纪事》《宋词纪事》体例,将元明清以来笔记、杂著、词话、曲话中,关于元代散曲的记载、故事、考证、赏评等汇为一编,是研究、阅读元散曲的重要资料集。本书涉及

《经学通论》

《经学通论》一书,既是皮锡瑞个人一生经学研究的晚年定论,也是他全面总结古代经学、开启近代经学通识教育的精品力作。因此,这本深入浅出的经学教材,自刊行以后长盛不衰,迄今仍是引导人们进入中国经学殿堂的入门

《蔡邕评传--中华文史新刊》

本书以东汉末年文坛领袖蔡邕为研究对象,主要论述蔡邕儒道兼修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揭示其作品的多元指向及复杂内蕴,及其在书法领域的创作实践和理论建树。梳理出在汉末涌动的新思潮中,蔡邕所起到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李铎诗词选注》

李铎先生是当代*名书法家,兼擅旧体诗词,启功先生评其诗作“*其有诗才,既无失律,又有意蕴”。李铎*、王婉今注的《李铎诗词选注》选取其诗词51首,用典贴切,自然清新,充满着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爱恋与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