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侮而不斗,辱也。
--《公孙龙子》
:

中华书局

《韩非子》

《韩非子》是先秦法家集大成之杰作,是我国古代政治学方面的名著,在古代哲学、文学史上也享有盛誉。韩非的文锋犀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如“自

《说苑校证——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说苑》是《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刘向所序67篇”中的一部分,是刘向校书时据皇家所藏和民间流行的书册资料,加以选择整理的具有故事性、多为对话体的杂著的类编,纂辑先秦及汉代的轶闻琐事,借以阐述儒家思想。该书

《建安七子集》

建安时期,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七人,并称“建安七子”,“七子”与“三曹”之著述,共同形成了建安文学的繁盛局面。曹丕《典论?论文》评价“斯七子者,于

《廖季平先生年谱长编》

一、先生年谱之编始于清光绪三十二年丙午,时门人郑可经编《四益馆经学四变记》,先生序云:“近着书逾百种,恐久而散佚;又知己辽隔,或仅闻鄙说,未详大旨之所在。因属及门,条例旧文,附以佚事,编为四卷,聊

《屈原考古新证》

利用出土文献进行楚辞研究,目前学界主要集中在字词训诂、作品诠释层面,本书则着眼于作家层面,综合考古发现与出土文献、传统文献、民间传说以及学术史等多种信息,通过楚文化与楚辞的双向互证,解决屈原世系、生平

《文史通义》

颠覆儒家“六经”圣典官学地位的史学奇书《文史通义》是清代浙东学派史家章学诚的代表作。该书理论内涵涉及历史理论、史学理论、历史编纂学理论、史学批评方法论等领域中的许多问题,*显著的特点是阐明史

《周易》

《周易》被称为“群经之首”,由“经”、“传”两部分组成。“经”称《易经》,包括六十四卦,每卦都有卦象、卦辞、爻辞,是《周易》的主体;“传”由《彖》、《

《鬼谷子》

《鬼谷子》是人类文明“轴心时代”产生的一部奇书,其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哲学、政治学、军事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情报学等多种学科,是一部可以被广泛解读的著作。《鬼谷子》提出了“捭

《殊方未远:古代中国的疆域、民族与认同》

何为“中国”?元朝、清朝不是中国的王朝吗?清帝国通过怎样的统治政策获得了奠定今日中国版图的疆域?“新清史”、内亚史研究为什么在国际学术界这么火?……近年来,在新的理论视

《镜花缘》

《中国古典小说zui经典:镜花缘》讲述了武则天掌权时期的一个奇幻迷离的传奇故事。一日,天降大雪,武则天赏雪饮酒,乘醉下诏令百花在严冬齐放,不巧百花仙子出游,众花仙无从请示,又不敢抗旨,只得开花,因而触犯天

《建安七子集》

建安时期,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七人,并称“建安七子”,“七子”与“三曹”之著述,共同形成了建安文学的繁盛局面。曹丕《典论`论文》评价“斯七子者,于

《周策纵论学书信集》

周策纵先生学贯中西,兼通文史,与香港的饶宗颐先生和澳大利亚的柳存仁先生并称汉学界的三老。周先生一生交游天下学者,与先生邮筒往还,反复论者多为名家,如刘若愚、杨联陞、王利器、王元化、周汝昌、周振甫、钱锺

《吕氏春秋》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吕氏春秋(套装上下册)》是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召集门客集体编纂的一部著作,全书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160篇,体现了秦统一六国前夕的哲学和政治思想新趋势,保存了大量先秦史料

《裂变中的传承——20世纪前期的中国文化与学术》

清末民初,古今中外各种时空因素多歧互渗,变动与中断的一面是历史演变中显而易见的特色,但实际上不变与传承的一面也与之紧密关联。更通常的状态其实是传统的中断与传承并存,断裂与延续交织。例如注重继往开来的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