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夏礼在中国》
哈里·史密斯·巴夏礼(1828--1885),1841年来华投靠在澳门的亲戚,并师从马儒翰学习中文。从亲历1842年《南京条约》的缔结到促成1860年常驻北京代表的设立,巴夏礼所从事的工作基本上覆盖了当时中英交往的全部内容。18
前编:战国初期,松波庄九郎被称作妙觉寺中“最聪明的法莲房”,心有觉悟而蓄发还俗。他用计获取了京都油商奈良屋的巨额家产,经过周密细致的调查,决定将美浓国作为“盗国”的起点!序篇描写了
BBC知名女主持人克莱尔·鲍尔丁的处女作,一本与动物相依相伴的温馨读物,一个“问题少女”变身名流的华丽成长史,一部处处散发着浓郁英伦风情的家族轻喜剧。克莱尔在一个有着贵族血统的特殊家庭里
他是戴高乐22年来的亲密盟友,更是其政治遗产的继承人:1974年4月2日,他辞世于总统任期。在此之前,他将生命中的13年完全献给法国:1962—1968年出任内阁总理,1969—1074年担任总统。期间经历重大历史事件
《野河山》这本散文集中,作者选取山东曲阜、陕西周原、垓下古战场、医巫闾山、运城盐池、南京鸡笼山、龙门石窟、京杭运河、无锡东林书院、舟山花鸟岛等十二个不同类型的古迹,挖掘在程式化的正统官史叙述之外,那些
这是一部全面而系统地研究羌族历史渊源、文化艺术与风俗信仰的专著。全书分为“羌源”、“羌城”、“羌寨”、“羌俗”、“羌人”、“寻羌”六大篇章,通过深入的观察、体验和研究,对华夏历史涉羌的许多重大课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纸盒平装本“木心作品二辑五种”,共五册,是木心亲自编订篇目的第二批简体字版作品,也是生前出版的最后一批作品,由木心亲订,全部采用安徒生剪纸设计封面。《诗经演》——木心亲自编订的诗集
本书是一位乡村理发师的乡土回望,以一缕乡愁为线索,以一叶草、一粒粟、一扇窗、一把锄为着眼点,深切地表现出对农耕文明的怀念,从中亦体现出对乡村文明、文化的传承。
《汉画总录》是一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文化抢救和文化建设项目,以照片、拓片、线描及墓葬位置复原图等方式记录汉画图像,对图像的出土地点、年代、尺寸、材质、考古环境、画面内容、图像关系等作全面著录。项目
本书为日本文化学者、翻译家涩泽龙彦的博物随笔集。作者自如地游走于古今东西秘闻的纵深沟壑中,在幻想与现实的错位间穿梭延展,于不同的学科分野间恣意跳跃,引经据典,凭借过人的想象力与敏锐的感观,探讨了机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