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特别是民族高校图书馆发展初谈》
《高校图书馆、特别是民族高校图书馆发展初谈》作者马凌云在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工作多年,结合本职工作,加上作者的理论思考,针对高校图书馆、特别是民族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定位、学科化服务、网络信息行为分析、网络
《高校图书馆、特别是民族高校图书馆发展初谈》作者马凌云在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工作多年,结合本职工作,加上作者的理论思考,针对高校图书馆、特别是民族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定位、学科化服务、网络信息行为分析、网络
本书是2015-2016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大攻关计划项目结题成果,主要研究21世纪英美文学中的经典“后9·11”小说,采用文本细读与历史批评相结合的方法,重点探讨“后9?11”文学中的三个核
本书系统地收集整理了散见于各种档案、日记、年谱、文集、报刊等文献中有关袁世凯与各方的函电,并对其进行了深入地分析与研究。如实展示了袁世凯在辛壬鼎革之际的政治、军事谋划及其与各方的联系,客观展示了辛亥革
自私自利的农民意识,藏污纳垢的小市民意识,最后汇集成令人反胃的种种状态:阿谀奉承、幸灾乐祸、贪小便宜、损人利己、张长李短、落井下石、见利忘义、嫉妒成性、奴颜媚骨、当面说好话,背后下绊子……小农意识与小市
曼德尔施塔姆是俄国白银时代阿克梅派诗人,生前便被誉为阿克梅派的“靠前小提琴手”。曼德尔施塔姆结合诗歌创作而提出的“词与文化”理论观点独具一格,在二十世纪俄国乃至世界文学目前占有重要
本成果将研究对象置于汉语发展史背景之下,运用语言变化中的“时间·空间·语主”三维互动理论,并借鉴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文化学和语言学等学科成果审视赣方言词汇的基本面貌,
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书系之一作者全面展示了10-13世纪整个中国范围内各民族、各地区人们社会生活的具体风貌及其发其演变过程。深入分析了不同民族和群体各自的生活特色以及彼此间的互相影响和交融。在许多方面既是对
广义的中国新文学史写作,包含中国新文学史著的编纂和相关文学史论文的撰写。本书将以编年体形式展现1919—1949年海内外的中国新文学史写作大致历程。一方面,对已经搜集到的每一文学史著与文学史论文依次编年
人造的城市,神造的村落。古村镇作为历史文化的容器,宛如遗落在乡野的璞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现代人。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古村镇旅游在我国悄然兴起并蔚然成风。一些地区相继出现的传统风貌丧失、利益冲突重生、本
本书主要研究具有世界影响的俄罗斯形式主义诗学。俄国形式主义被西方文论认为是20世纪文论的开端,本书内容包括形式主义诗学的美学渊源;主要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艾亨鲍姆、迪尼亚诺夫和雅科勃松等人的专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