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鲁迅小说形象流变新论:从中西文化之“个”切入》

鲁迅小说形象流变新论--从中西文化之个切入》在中西文化之“个”的跨文化视野下,从鲁迅与中西文化之“个”的事实关系入手,通过文本细读和史料实证的方法,以鲁迅三部小说集为对象,集中探讨了

《萧军和哈尔滨文化报》

1948年发生在哈尔滨的“《文化报》事件”,不仅有效扭转了萧军的人生轨迹,也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产生了非同小可的影响。宋喜坤编著的《萧军和哈尔滨文化报》从思想史角度入手,综合运用传播学、政治学、革

《当代长篇小说的桂冠:莫言长篇小说研究》

本书对莫言的11部(全部)长篇小说进行了研究,包括总体研究和个案研究两部分:总体研究把莫言的11部长篇小说作为一个整体,从内容、美学特征、主题、艺术表现、传承、意义和价值等方面对之进行了研究;个案研究对每

《中国近代社会史》

本书为乔志强先生“和青年教师的集体尝试”,分社会构成、社会生活、社会功能三编建构中国近代社会史的知识体系,内容含人口、家庭、宗族;社区与民族;社层变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人际关系;教养功能

《山阴》

明清两浙文化的兴盛与文化世家的繁荣互为表里,相互依存。山阴(绍兴县)州山吴氏家族为浙东著名的文化世家,在浙东文化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本书系统地考察了吴氏家族的渊源、流徙及其发展各个阶段的不同状况,州山吴

《移民跨国实践中的社会地位补偿-》

本书在与以往国际移民及跨国主义理论对话的基础上,运用跨国多点民族志的方法,将华人移民的跨国实践纳入“社会地位补偿”的分析框架中来理解。移民的跨国实践不仅与个人出国前后的社会经济地位有关,还与

《意义的逻辑与卡罗尔的胡话文学》

《<意义的逻辑>与卡罗尔的胡话文学》为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卡罗尔的胡话文学与德勒兹《意义的逻辑》”研究成果之一,它试图较为全而深入地探究德勒兹的哲学著作《意义的逻辑》与儿童文学作家卡

《圣诞欢歌》

《圣诞颂歌》于1843年问世,也是狄更斯最受推崇的一部短篇小说。故事并没有落于俗套地为我们描写炉边夜话和风雪之夜,而是突出了当时的社会问题。主人公斯克鲁济是一位商人,他成天与钱柜、账本和发票打交道,一生只

《从边吏到疆臣:魏光焘评传》

魏光焘是晚清时期一位有着较大影响的封疆大吏,《从边吏到疆臣:魏光焘评传》以晚清湘军人物魏光焘的宦迹为线索,动态地跟踪了传主魏光焘在陕甘、新疆、云贵、两江和福建地区的施政方针和政策,并将这一人物置于晚清

《金犀牛:中世纪非洲史》

古代非洲没有文字系统,长期以来,人们虽没有否认这一段文明的存在,却一直低估了它的价值。作为非洲历史的专家,作者从古代文明与口述历史留下的线索出发,用引人入胜的笔法重构了这片大陆遗失的财富。本书由34篇随

《华西边疆评论-》

秉承华西边疆学派源流的《华西边疆评论》创办于2014年,办刊宗旨与内容体现了学为国用的学术传承。作为国内新创的边疆研究学术辑刊,已经出版的前五辑《华西边疆评论》,收录了国内外专家学者有关边疆研究的成果和译

《台港及海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编撰研究》

《台港及海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编撰研究》重在讨论中国香港、台湾和海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编撰。章主要叙述中国香港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编撰;第二章主要叙述中国台湾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编撰;第三章主要叙述日本和韩国的中

《CSSCI来源集刊:全球史评论》

《全球史评论》由首都师范大学全球史研究中心于2008年创办,刘新成教授担任主编,致力于在中国历史学界推进全球史的研究视野与方法,提倡有关跨文化、跨国家、长时段的历史现象的研究,注重揭示全球视野中的文明互动

《青铜时代的东西文化交流——以新疆东部为中心的考察》

本书探讨了新疆东部青铜时代的文化谱系、新疆东部及相关地区的早期东西文化交流现象。新疆东部的青铜时代文化遗存,可划分为五种考古学文化。这些青铜文化,虽包含有少量当地石器时代文化因子,但其主体却是外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