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

📚书单|硕士阶段花一年时间读了70几本书

📚书单|硕士阶段花一年时间读了70几本书

📚书单|硕士阶段花一年时间读了70几本书

📚书单|硕士阶段花一年时间读了70几本书

📚书单|硕士阶段花一年时间读了70几本书

📚书单|硕士阶段花一年时间读了70几本书

📚书单|硕士阶段花一年时间读了70几本书

📚书单|硕士阶段花一年时间读了70几本书

📚书单|硕士阶段花一年时间读了70几本书

从2023年10月到2024年10月,我从一个世界走向了万千世界。\n \n三年间,我经常会遇到一些发问,例如:“为什么会喜欢看书?”“怎么做到的?”\n \n在一次和学校图书馆馆长沟通中,馆长问我是从小就爱看书吗?目前看了多少本书了?我惭愧的对着馆长摇了摇头,解释说到是读研以后才开始喜欢上阅读的,目前也只阅读了70几本书。这是我的答案,也是我想在这里写给大家的——阅读从来都不分早晚。我时长会想,当我读到第一千本书时,我会有什么不同。显而易见,行经至第73本书时,我已然有了变化。\n \n我常常会想起我翻开的第一本书,毕淑敏的《恰到好处的幸福》。这本书我没有写过深度书评,但我始终将这本书作为我的启蒙之书。翻开这本书正好是我情绪焦躁不安之时,或许是这本书与我的人生座右铭恰好契合,我们都信奉“小满胜万全”、我们都相信“顺其自然”,所以这本书很好的安抚了我。从那以后,我开始一本接着一本,再也无法停下阅读的脚步。\n \n一年前,朋友问我为什么会爱上读书。我说:我觉得读书使我变得更加包容、平和、豁达。在阅读前,我好像只知道一个世界、一种价值观、一种人生,阅读后,我好像无数次经历着不同的人生,也总有不同的价值观冲击着我的固有观念,使我变得更加愿意接纳不同。读何怀宏老师的书时,我重新审视了灵肉关系;读余华老师的书后,我试着接纳死亡与人性的无常性;读张爱玲的书时,我看到了爱而不得的怅然若失和万转千回后的凉薄希冀......\n \n有趣的是,我高中时便看过张爱玲全集,遗憾的是一无所获。十六七岁时的我闷闷地想:“这就是民国大才女写的小说?一点也看不懂在写什么嘛。”二十四五岁的我敲敲脑袋惊叹:“不愧为才女!”。因此,每当我的评论区有人说看不懂某本书时,我便会建议过段时间再读。我想我们需要更为丰富的阅历,以便走入作者笔下的人生,而每一本阅读过的书又反过来成为我们的骨血,托举和成就着我们。\n \n我喜欢读,也喜欢写,是因为热爱读和写,所以我才随手分享,继而成为了现在所说的“读书博主”,而不是我想做读书博主,才去读和写。似乎这两种说法并无太大不同,于我而言却天差地别。\n \n三年间,我给学校图书馆写了许许多多的图书推广文案,我一次又一次的在文末写上祝愿,也希望此刻所有行经我文字的每一个人:愿你“把书翻烂,把梦翻新。”\n#阅读书单 #书籍 #读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