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是好看的 宣传方式是不适的
2025-08-27 18:35:25
作品是好看的 宣传方式是不适的
《泥潭》作为第二届漓江文学奖虚构类文学获奖作品,整体是好看的。故事以武昌起义为一个基本时间点,以三个不同阶层、不同背景的故事讲述者视角,讲述了在那个动荡时期未来的泥潭,以及个人境遇的漩涡。\n \n故事分为三个部分,就我个人的阅读体验来讲\n第一部分:叙事方法惊艳,整体内容像序章。意识流的叙事方法完全踩在我的审美上,时间线来回穿插的写法也赋予我一种上帝视角所带来的悲悯。甚至于中间很多没有标点符号的段落,我的阅读体验也还不错,没有标点给我的感觉像飞驰的而过的蒙太奇画面,把叙述的节奏带起来了;之后又回到正常的叙事节奏,这种节奏的穿插写作,在阅读过程中挺新鲜的。\n \n整体故事的话,因为叙事者是历史选择中的失败者,且故事一开篇已经是死亡状态,他的亡灵作为整个故事的主人公来讲,太过单薄,所以整个第一部分对我来讲,像是一个特别新奇的前菜。\n \n第二部分:故事是喜欢的,但叙事方法没保持住。一开篇还是延续了之前的叙事方法,但是写着写着,意识流的写作风格就消失了,在有基本历史概念的读者视角下,完全变成了时间顺序去讲故事。我个人还是很喜欢叙事者在庞大动荡的历史大背景下那种看似坚定的浮萍感,以及由此产生的内心负罪感及迷茫感。但是不得不说,在讨论这个话题时,缺少了第一部分的叙事方法,第二部分就显得有点普。感觉像是一道也很美味的主菜,好吃的,但是缺少了厨子的风格。\n \n第三部分:很难评。为了让主故事完整,选择了以神父作为故事讲述者,另外通过神父的日记,把前两个部分的故事完整串起来。故事确实是完整了,但是感觉差口气。似乎是担心读者没看明白前面的内容,来了个人总结了一下故事。就像担心食客没吃饱,来了碗汤灌缝……然而,这汤是冷的。\n \n以上,总体而言《泥潭》还是好看的。但是\n营销是真让人不舒适的。苦难可以孕育/催生很多东西,打败或者熬过苦难确实可以有新的感悟与启迪(有多少人能真的打败/熬过呢?不过还是在泥潭中挣扎罢了)。但是,咱卖书就卖书,真没必要反复去说女朋友的故事(此处完全不针对作者)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思索,体现在字里行间,细心去阅读的读者,一定可以从文字中体会到作者下笔时候的沉重。无需辅助阅读作者介绍,因为知道他经历过什么,所以更觉得他写得深刻。好的作品自己就会说话。\n \n在宣传上不断去强调苦难,在一开始甚至让我以为是一本讲逝去爱人的故事,这种营销,真没必要。\n#漓江文学奖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