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幸在即将开始心理咨询临床实习前读到这本
2025-08-13 04:07:04
庆幸在即将开始心理咨询临床实习前读到这本
#我的私人书单
是北师大的学姐唐芹今年的新书。被方晓义教授的一句推荐语吸引:适合那些正在或即将开始心理咨询临床实习的读者。页数不多,只有两百出头,文字也很清晰易懂,断断续续读,也只用了四天就读完了。
确实很适合新手咨询师,读完之后脑子里的框架更加清晰了些,也记录了一些咨询师可能会犯错的细节。
“第几到几次评估,几到几次概念化,几到几次干预”,治疗过程并非是这样线条性、刻板化地完成的。实际情况是,在咨询的每一个阶段,咨询师都应同时执行评估、概念化以及干预。
咨询师要经常有意识地询问并回应来访者对心理咨询的期望和感受。有时候,来访者并不会让咨询师知道自己的不满,当来访者满怀疑惑选择脱落时,可能咨询师还不知道问题到底出在了哪。
通常来访者带来的是咨询主诉问题,但未必是咨询目标。如何通过来访者的问题进而确立咨询目标,这是初始评估阶段的难点。
要对来访者隐晦的自我批评敏感,因为一旦批评的声音响起,自我接纳就无从谈起。这是咨询师要敏锐并予以干预的点。
注意,我的抑郁和你的抑郁也许不是一种抑郁状态,千万不要一听到某些词就自以为了解了。
一些来访者很容易将谈话引向一些具体事件的讨论,或者是明明问题很严重,情绪表现却很轻松。这会让咨询师忽略了对其情绪问题的关注。咨询师要不断地、敏锐地捕捉来访者此时此刻、近期的精神和情绪状况。
要对“没意思,没心情,没那个心力,无聊”之类的语言保持敏感,看似是随意、普通的吐槽,但可能是抑郁状态下的样子。
除了大框架思路之外,书里有很多具体的话术、概念化典型案例、新手咨询师易犯的错误、焦虑以及丧失等如何处理、干预时要对什么敏感等等,值得一读。
#心理学书籍推荐 #心理咨询 #读书笔记打卡 #心理自我探索 #读书与思考 #心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