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中庸》
:

终于知道:文学名著和文学经典有啥区别了~

终于知道:文学名著和文学经典有啥区别了~

终于知道:文学名著和文学经典有啥区别了~

终于知道:文学名著和文学经典有啥区别了~

终于知道:文学名著和文学经典有啥区别了~

终于知道:文学名著和文学经典有啥区别了~

作为八零后的文学爱好者,我亲身经历了作者文中提到的上世纪90年代起,中外文学作品从“名著”向“经典”转变全过程——虽谈不上什么重大问题,但有时脑子里真分不清哪些算“文学名著”,哪些又能称之为“文学经典”的。\n\n这篇文章,算是给了我一个还算明白的回答。原来:本就没有标准,全是人心使然~\n\n而且“经典”现在好像已成为我们激动“共情”、表达“崇拜”时的常用词了,大家各有各的标准,傻傻分不清楚,想必辩也辩不明白。\n\n在流媒体盛兴、作品“微短化”趋势加剧的趋势下,文学乃至文艺作品的“新陈代谢”转速实在太快,过分强调“爽感”的立竿见影,满目皆是“阅后即焚”的消遣,真的很难再有经历风雨,洗尽铅华的“经典”诞生了。\n\n从长期看,这好像是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欣赏的节奏再怎么向“人工智能”的频率加速下去,人类思维的橡皮筋早晚会崩~\n\n《读书》(202503)的这篇短文,还是挺有意义的。\n#读书 #阅读笔记 #文学常识 #文学名著 #文学经典 #读书杂志 #社科类杂志 #三联中读 #三联中读数字刊 #三联中读知识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