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上
2025-07-30 09:05:52
《西游记》上
《西游记》是很好的象征小说。从精神层面来看,唐僧体现了人的意志,孙悟空体现了反抗,猪悟能体现了欲望,沙悟净则更多是安分守己。其实每个人都同时兼有这四种精神,只不过所占比例不同。当你身上意志力是主要的,你就更靠近三藏。欲望更多,就更靠近八戒。《西游记》中对四种精神做了区分,所以才有了师父,大师兄,二师兄,沙师弟。在西天取经的路上,意志力当然是最重要的,是统率一切的。但是如果有意志没本事,那么过了两界山就被吃掉了,所以悟空是大徒弟。有了师父,大师兄来压制象征欲望的八戒,取经才有成功的可能。归根到底是心的问题,把向不同方向的心统一起来,那么灵山真的只在脚下了。\n像三国里不能没有关羽,水浒里不能没有武松一样,西游中同样不能少了猪八戒。八戒虽然形象不高大甚至有些龌龊滑稽,但绝对和关羽、武松同样重要,是文学史中不朽的人物,我想读过原著的人一定会同意这个观点。伟大文学名著的特点是永远无法提炼所谓的“中心思想”,它有无穷的生命力,根据时代、角度的不同,可以无限的解读下去。八戒吃苦耐劳,顾家,一颗心全在媳妇身上。如果搞一个好男人投票,猪八戒很可能高居榜首,至少比那不解风情的猴子排名要高。这在几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那时孙悟空才是全民偶像。\n以前一直有个疑问,为什么孙悟空只学了七十二变和筋斗云两项本领,就有底气做齐天大圣敢大闹天空,通过这次阅读有了一点感悟。\n书中在孙悟空拜师学艺时,多次提到了“一通百通”这个词。其实真正的高深本领,掌握一两种就可以打遍天下无敌手了,其他的本领都可以触类旁通了。一个人同时在几个不同领域达到博士水平就是大师了,用不着再去考十几个博士来表示自己有学问。这个道理《天龙八部》中讲的最清楚:练武的最终目的是修习佛法,而掌握了高深的武功领悟到了佛法后,又不需要努力追求武功了,因为你已经得道了。这就是从达摩祖师以后,无数高僧没有一个再身兼七十二绝技的根本原因。\n#阅读 #阅读分享 #西游记 #小说 #阅读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