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食记》葛亮—茅盾文学奖提名作品
2025-07-24 19:01:43
《燕食记》葛亮—茅盾文学奖提名作品
✏️纪实性文学小说\n📚提名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n作者通过对香港茶楼“同钦楼”主厨荣师傅生平的记录,描绘了香港历史的兴衰,从美食到人情,从历史到政变,从戏曲到烟火,“一盅两件”默默陪伴着茶友们的闲暇生活。这其中有悲怆,有伤痛,有温情,有亲人离世,有挚爱分离,有情感拉扯,也有人生的真谛,这贯穿全文始终的“熬”一字,不仅是荣师傅拿手绝活—莲蓉月饼的秘方,也是从月傅到慧生、从慧生到荣贻生、从荣贻生到陈五举、再从陈五举到露露的一代传承。\n \n“变则通,通则久”。时代如是,庖理亦然。忽而走出一个少年,以肉身与精神的成长为经,技艺与见识的丰盛为纬。生命通经断纬,编制南粤大地的锦绣,为铺陈一席盛宴。\n \n白驹过隙,潮再起时,是六七十年代的香港,经济起飞,是巨变。巨变如浪,将一行一人生的“常与变”挟裹。这挟裹不是摧枯拉朽,而提供了许多的机遇,顺应时势,可百川汇海。所以一时间便是龙虎之势,新的旧的、南的北的、本土的外来的,一边角力,一边碰撞,一边融合。而饮食,在这时代的磨砺中,成为了一枚切片。质地仍是淳厚的,毕竟带着日积月累的苦辣酸甜,砥实。但是边缘确实锋利,甚而还带着新鲜的血迹,那是瞬间割裂的痕迹,必然锐痛。在切片里,藏着时间与空间的契约,藏着一些人,与一些事。他们有的栖息在这切片里,凝神溯流;有的一面笙歌,一面舔舐历史锋刃斫戮的伤口;还有一些人,蠢蠢欲动,这切片中时空的经纬,便不再可困住他们。\n \n然而岁月夕朝,在某一个片刻,时光凝结。这些人坐在了一桌,桌上是“一盅两件”。端起茶盅,放下筷子。对面而视,味蕾深处忽而漾起了一模一样的气息。他们松弛,继而释然。\n \n是为《燕食记》。\n \n看完不禁感叹葛亮老师文化底蕴之丰厚,整个阅读过程太享受啦!\n \n建议大家在阅读时打开*想法*一栏,因文中用到许多广东地区的方言和粤语,更贴合情景,也可能会有些阻碍阅读,有很多读者po上了一些文中提到相关的解析和知识点,对阅读很有帮助!\n \n拖了好久终于发啦,以后会不定期更新的,最近又看了很多好书,攒了一大堆\n#书单 #读书 #书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