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中庸》
:

一些个人向的书单(哲学类)

一些个人向的书单(哲学类)

一些个人向的书单(哲学类)

一些个人向的书单(哲学类)

一些个人向的书单(哲学类)

一些个人向的书单(哲学类)

一些个人向的书单(哲学类)

一些个人向的书单(哲学类)

一些个人向的书单(哲学类)

大概先这些,有很多没办法归类的比如《经济与社会》、《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我都把它归类为社会学的范畴了,再比如罗莎卢森堡的《资本积累论》、李嘉图和亚当斯密的书我都归类为政经类,就不在这里展示了。\n \n知识体系本身是庞大的,作为读者我们是渺小的,但拿有限的人生来探索这些伟大的理论本身也是一种乐趣了。\n \n有人会说,这些书太难读了,读了也不一定有什么用。但那些好读的书是没办法给我们带来这种头脑风暴的尤里卡时刻的。我一直主张读书要读一个世纪以上的经典,社科与文学类无不如此。\n \n因为只有能留存一个世纪以上的书和思想才是伟大的。能和伟大的人对话,去窥探他们的思想,本身就是我们的幸运。\n \n我觉得读书是一种盗窃。你读了一本书,就可以不用过他的一生也了解他的经验和思想,了解他穷极一生追逐的真理是什么样子,然后加以思考和把握,拿今天的生活、社会与时代来找寻它的位置,最后变成自己的东西,以这种态度与思想来生活。\n \n所以你读的书越多,你越惶恐,越感到无知,越敬佩那些思想巨匠肯无私地把自己毕生所思汇编成书,留给后人供参考与批判。而你我,作为读者不过是一个窃取他们伟大智慧以填充自己人生的人。\n \n所以我始终强调,我的所有帖子的所有观点,不过是为这些伟大思想在当代做辩护,我也只是一个以生活为这些作品写脚注的小小普通人而已,哪有什么真正的思考呢?\n \n但如果人生来一趟,不去见一见那些伟大的智者,而妄图绕过这些智慧,以自己的一生为代价去试错,最后得到的只能是你读几本书得来的同样道理,在我看来是很不值当的。\n \n所以做一个聪明的小偷,然后在有限的生命里多偷一些智慧,过好自己的生活,就是最重要的了。